二次供水運維和管理的主流模式是什么?
隨著供水公司逐步接手二次供水設施的運營維護,目前二次供水運營維護與管理模式也漸成五類,分別為統一管理、建管分離、管養分離、雙模式并存以及市場化。
隨著各地“服務到終端”的持續推進,統一管理和管養分離模式將成為未來的主要模式。這兩種模式的共同點是,讓供水企業成為城市二次供水設施運營維護與管理的責任主體,以有效保障整個城市供水的安全。
不同點是,統一管理模式是指供水企業將二次供水工作全部承攬,而管養分離模式則是供水企業將一部分的養護工作外包給專業的第三方。前者可能更加適合二次供水規模較小的城市,供水企業有充足的精力去進行統一的管理;而對一些規模較大的城市而言,供水企業可以采取管養分離模式,但需要提前制定好嚴格且周全的規范與標準,以達到約束第三方行為的目的。
根據E20供水研究中心于2019年發布的《二次供水模式研究及價費分析報告》,目前二次供水設施的運營維護收費方法,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開發單位或用戶向供水企業一次性付費。也就是說,二次供水設施未來的運營維護管理費用與設施建設費用一起由開發建設單位按一定的標準一次性支付給供水企業,供水企業對收取的運營維護和管理費用逐年計入營業收入。這種方式可以保證供水企業能夠及時收回成本,并且與向業主方收費相比,直接從開發單位收費的實際操作性較高。當然,這種方式更適用于新建的二次供水設施。
第二類,二次供水的運營維護費用計入企業運營成本,通過水價調整進行彌補。目前,大部分地區選擇將二次供水設施的運營維護管理費用計入供水企業運營成本,通過下一輪的水價調整來彌補。這種方式的優點在于操作較為簡便。但也存在一定問題。比如消費公平問題,讓沒有享受二次供水服務的用戶也承擔了相關費用;再如,我國目前的水價調節機制普遍存在調整周期長、只注重彌補過往成本等問題,對于二次供水規模較大的城市而言,此種方式會使水價“倒掛”現象更為嚴重,從而加劇供水企業虧損,不利于供水行業發展。
第三類,另行收取二次供水運營維護費用。這種方式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一是在供水價格調整之前,按規定已經移交給供水企業運營維護和管理的二次供水設施,由供水企業暫按現行規定向用戶收取居民二次供水運營維護費用;二是在供水企業基本全面接管區域內的二次供水設施之后,在水價構成中單設二次供水運營維護項,僅對使用二次供水設施的用戶進行收費。這種方式有效解決了消費不公平的問題,并且前者可以讓供水企業在接管過程中先收回一部分成本,以維持企業穩定運營。
二次供水還要注意哪些問題?
目前,尚未有一種方式可以完全替代二次供水,并且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二次供水設施的存量將持續增加。為了居民用水安全,二次供水問題必須解決。因此,二次供水相關的建設、改造與接管工作越早啟動越好。
首先,二次供水工作離不開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導。政府的重視與支持是二次供水專業化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及時出臺相關的政策與標準可以減少二次供水接管過程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另外,考慮到用戶與供水企業承受能力有限,政府應在資金方面提供適當支持。但不能一味地依賴政府,供水企業還需發揮主觀能動性,為政府提供更多可參考的方案。
其次,注重二次供水的高質量發展。二次供水問題雖然亟待解決,但治標不治本的處理方式不可取。尤其是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公眾對供水品質提出了更加高標準的要求,無論是對二次供水設施的建設、改造,還是運營維護與管理階段,均需提前考量,以保證二次供水服務的穩定性與可持續性。在供水領域,供水公司具有專業優勢,供水服務到終端的方式將是整個供水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
最后,價費機制是關鍵。二次供水的價費問題不容忽視,持續且合理的運營維護與管理資金能夠更好地保障供水安全,為供水行業的發展提供經濟動力。各地在考慮二次供水價費機制時,對于新建、已改造、無需改造且已接管小區的運營維護與管理費用,需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定要保障整體的系統性。
E20供水圈層計劃明年對《二次供水模式研究及價費分析報告》進行全面升級,敬請期待!也歡迎有興趣的水司以及設備廠商與我們聯系,相互交流。
相關閱讀:
《二次供水模式研究及價費分析報告》將在2019供水高峰論壇上發布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