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資金使用。補償(賠付)資金專項用于沱湖流域環境綜合治理、生態保護建設、生態補償、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優化升級等,鼓勵和支持受償方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基金、綠色債券、融資貼息、后獎補等方式,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加大流域綜合整治和綠色產業投入。
三、深化流域保護合作協同
(一)建立聯防聯治機制。淮北、宿州、蚌埠市相關部門和縣區建立沱湖流域上下游保護聯防聯治會商機制,根據實際需要不定期會商,原則上每年不少于1次。實現水環境監測數據共享,逐步建立跨市、跨部門的執法協作機制,實行定期會商,開展定期不定期的交叉檢查和聯合檢查,推進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發生跨界污染導致下游產生漁業損失的補償或補助,根據調查處理結果另行確定。
(二)建立重大規劃(方案)合作協商機制。淮北、宿州、蚌埠市在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制定國土空間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產業和交通發展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等過程中,要進行會商論證。
(三)探索統一環保政策標準?;幢?、宿州、蚌埠市在落后產能淘汰、產業提升改造、布局優化調整、環保準入等方面,探索制定并逐步執行同一標準。協商并逐步統一空間準入、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建立產業項目準入協調機制,對上下游生態環境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項目,在項目立項和環評審批前,應征求有關市意見。
(四)探索流域共同治理?;幢薄⑺拗?、蚌埠市對流域污染源實施普查,共同研究污染治理方案,推動跨界水污染治理、濕地保護、水源涵養等重大項目實施,提升流域生態穩定性。淮北市要加大戚家溝、小黃溝等水體治理力度,確保水質穩定達標。
(五)健全補償資金監管機制。健全補償資金使用和管理制度,切實提高補償資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受償方應按照規定的資金用途,擬訂資金使用方案,報省財政、生態環境部門備案,并將補償資金使用、項目建設進度、項目實施績效等情況于次年5月底前報省財政、生態環境部門。
本方案自2020年1月開始實施,后期根據國家水質目標管理等要求,適時對方案進行修訂。方案實施后,沱河蘆嶺橋、沱河關咀斷面不再納入《安徽省地表水斷面生態補償暫行辦法》補償范圍。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