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肺炎疫情,對不少行業產生影響,很多企業遭遇困難,政府也積極出臺政策予以支持和鼓勵。環境產業關涉民生,也身列其中。在疫情期間,企業都遭遇了什么問題?如何應對的?疫情過后,還會有什么影響?在遭遇困難的同時,行業整體會有哪些變化?作為產業縱深服務平臺,帶著這些問題,E20環境平臺特別向標桿企業的掌門人叩問,采訪他們克服困境的道路,找經驗、談應對、觀未來,撥開迷霧,金聲玉振。在此致謝。今天特別發布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雷霆的專訪內容。
相關閱讀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9月,是伴隨著核電行業成長起來,中國廣核集團布局在水務環保領域的全資子公司。
公司業務涵蓋城鎮供排水、區域水環境治理、海綿城市建設、智慧水務、土壤修復、海洋環境修復、工業廢氣治理等領域,實施多元化的投資模式,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水務環保問題解決方案。目前,公司項目遍布廣東、廣西、湖北、江蘇和江西等多個省市,可為客戶提供規劃、投資、建設、到運營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全產業鏈的服務。
公司采訪內容具體如下:

雷霆
1.疫情之下,您如何看待環保行業的發展形勢?
隨著近期疫情得到控制,在“防疫+復工”兩手抓的基礎上,中央和各部門敦促基建項目開工的消息不斷傳來,整個市場項目開始復蘇。2020年3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強化環保產業支撐,為環保產業的新發展指明了方向。頂層設計之下,迎來了“新基建、新風口”的浪潮,我們大膽預判,環保行業發展不僅不會受疫情削弱,還會有所加強,并呈現出“三化一高”的發展趨勢,也就是“規模化”、“系統化”、“精準化”、“高標準”:
一是時代呼喚領軍企業,市場驅動“規模化”發展
《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加快提高環境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做大做強龍頭企業”,不僅充分體現了政府對環境治理的高度重視,也是時代對環保領軍企業的迫切呼喚。
疫情發生以來,眾多環保企業紛紛投身這場攻堅戰役,馳援武漢疫情防控。以央企、地方性國企為代表的環保龍頭企業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不計代價、不講條件,充分發揮國家隊政治、組織、治理優勢,一面全力支援疫情防控,一面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國計民生保障者的使命與擔當。
其次,水務行業的全國化、集團化和規模化的綜合環境服務升級,有助于加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環境綜合整治,集聚發展的規模效應、協同效應,提高企業運作和管理效率。
其三,目前整個環保行業大多處于“小、散、雜、亂”的現狀。由于疫情的發生,數量眾多的中、小環保產業可能會出現現金流緊張等情況。在央企中,有近50%甚至50%以上的企業,都建立了環保板塊。央企有必要也有責任,扛起環保投資的大旗,發揮資源整合和產業整合作用,并抓住契機實現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和市場資源的有效整合,助力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事業建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二是行業調配整合,倒逼產業鏈“系統化”。
疫情的發生,讓政府、企業到民眾,都更多的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環保基礎設施投入加大,行業發展步伐加速。
尤其從政府層面來看,水環境治理系統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供水、排水、流域治理之間存在強關聯性,供水水源地具有跨地區、供水管網互通互聯特征,污水的治理排放情況對流域治理有著直接影響,流域治理情況又是全國供、排水的鏈接紐帶。
在水環境綜合治理領域,切斷新冠肺炎病毒乃至于未來其他病原體的傳播,就需要打造“供排一體化、城鄉一體化、廠網一體化”的新型“大水務平臺”,以系統化的產業鏈,打破供排水、地區間、廠網間各自為政的治理模式。
三是智慧時代將至,“精準化”帶來新動能。
疫情讓我們認真思考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和規律,對新技術創新、管理優化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如何在遠程化、不聚集、少人工甚至無人工的條件下,安全、穩定、高效地開展運營管理工作。答案就是智慧水務的應用,通過大數據、云技術、人工智能、模擬軟件、互聯網、物聯網、自動化等與水環境治理的結合,推動“智慧治水”。
此外,本次防疫將在短期帶來大量的醫療廢物處置業務,有利于之前在此領域布局的企業;從長期來看供排水廠運營的防護要求會進一步得到重視和提升,老舊城區的管網改造會提上日程;業務整合窗口期的進一步擴大,可以抓住契機實現市場資源的有效整合等。
四是未來的環保產業,“高標準”是趨勢必然。
疫情的出現,國家對于城鄉居民衛生習慣的規范化、環保行業的標準化要求將進一步提升,加之新冠肺炎具有糞口傳播的可能性,必將引發對水資源的消毒處理的關注。2020年1月以來,生態環境部已印發了系列文件,安排部署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工作,規范醫療污水應急處理、殺菌消毒要求,防止新型冠狀病毒通過糞便和污水擴散傳播。后續,將催生出一些列高標準規范、監測手段及先進技術,從而擴大水消毒市場領域的擴張,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等領域的提標改造是值得關注的方向。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