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40家提名機構、89位提名專家以及50位評審專家的大力支持下,首屆“環境技術進步獎”圓滿完成,49個項目從近200個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殊榮。據不完全統計,獲獎成果共涉及相關發明專利542項、實用新型專利1212項,近三年的相關營業收入1020億元,利潤99億元,是產業界把科研成果寫在祖國大地上、用在環境治理中的集中體現。
北京博匯特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功能分區、空間耦合的一體化節能降耗污水處理技術研究及應用”榮獲2019年度環境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環境技術進步獎
該獎是由中國環保產業協會設立,為鼓勵技術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環保產業科技創新體系,依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以及《科技部關于進一步鼓勵和規范社會力量設立科學技術獎的指導意見》(國科發獎〔2017〕196號),2018年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設立了面向全國、面向產業的 “環境技術進步獎”。該獎項現已被納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布的《社會科技獎勵目錄》,并在國家科技獎勵辦公布,是全國性社會科技獎勵之一,接受國家科技獎勵辦的監督和指導,是我國生態環境領域又一重要的科技獎項。
項目名稱:基于功能分區、空間耦合的一體化節能降耗污水處理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
編號:HJJS-2019-2-02
獲獎等級:二等獎
完成單位:北京博匯特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人:潘建通、陳凱華、遲金寶、張雷、黃文濤、汪翠萍、楊平、趙嬙、陶晶、滕科均、朱大明、門坤闊、萬迪、劉宇、張鶴
什邡城市污水廠項目
項目簡介:
我國污水處理工藝絕大部分采用活性污泥工藝及其改良工藝,能耗高、占地大,早已成為目前污水處理廠面臨的普通問題,在新建、改擴建過程中追求節能降耗、占地小的可靠穩定處理技術和工藝是大勢所趨。
北京博匯特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來致力于節能降耗污水生化處理相關技術和設備的研發,以及工藝模式的探索,形成了基于功能分區、低通氣量微孔曝氣、空氣提推高回流比、內嵌泥水分離系統的空間耦合型高效節能一體化污水處理集成化技術。
主要創新點:
(1)打破傳統污水處理工藝管道式連接模式,創新性的設計構建出定向污染物去除功能單元空間耦合的一體化污水處理集成工藝,實現占地面積節省40%以上,該工藝可根據不同污水類型、不同排放標準、不同場地形狀進行靈活優化,在工業、市政、工業園區及小型城鎮等多個領域建立多項示范工程,已實現規模化應用。
(2)自主研發出可實現低通氣量的微孔曝氣材料,建立了規模化生產線,該微孔曝氣材料可實現工程氧利用率高達35%-40%,較傳統曝氣系統降低能耗達40%以上;自主研發的雙氣路控制的曝氣管布置模式,實現了運行中曝氣管自清洗及更換功能,從而保障氧利用率基本恒定,使用壽命比傳統曝氣管延長3-5年。
(3)依據空氣提推原理開發了空氣提推高回流比技術,打破了傳統內回流泵回流模式,在較低的能耗下可實現泥水全液回流,回流比達到幾倍乃至幾十倍,可有效抵抗進水負荷沖擊,提高了系統運行穩定性。
(4)自主研發的空間耦合內嵌式周進周出二沉池及其集成系統,構建了生化系統內高污泥濃度、低溶解氧的運行模式,其污泥齡可達傳統工藝的2倍以上,污泥濃度為傳統工藝的2-3倍,實現降低污泥產量30%以上。
四川隆昌污水廠項目
本項研究成果獲國家授權專利3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7項,發表文章13篇,技術鑒定委員會認為本項研究成果在同類技術領域中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該成果在全國20多個省(市)60余項污水處理工程中實現了大規模技術示范及應用,年凈化污水量達2.2億噸,實現COD年減排6.57萬噸、總氮年減排7000余噸、總磷年減排1000余噸,近3年為企業創造產值1.5億元,新增利稅4000多萬元,顯著提高了我國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和處理水平,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