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基本信息
推薦單位: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名稱:廣西博冠紙業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漂白蔗渣漿項目污水處理工程
項目所在地:廣西
參與環節:工程總包
項目詳情
項目概況
廣西博冠紙業有限公司年產5萬噸漂白蔗渣漿項目污水處理工程采用廣西博世科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上流式多級厭氧反應技術等關鍵技術和設備,設計日處理水量4500 m3/d,污水來源于蔗渣堆場噴淋、制漿黑液、漂白廢水、堿回收車間廢水、白泥填埋滲濾液及生活污水,該系統運行穩定,已通過環保廳組織的驗收。
項目示范意義
此項目中公司研發了UMAR反應器并投入產業化應用,結束了荷蘭PAQUES公司對該技術的壟斷,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高效內循環厭氧反應器的國產化,廣泛應用于高濃有機工業廢水的處理。
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上流式多級處理厭氧反應器
工藝/裝備原理
上流式多級處理厭氧反應器(UMAR),其集分級處理技術、高效布水技術、內循環技術、流化床技術和污泥顆粒化技術于一體。
工藝/裝備特點
上流式多級處理厭氧反應器獨特的設計結構使其能在5~35kgCOD/(m3?d)之間的負荷下連續正常運行并保持穩定,具有容積負荷更高、停留時間進一步縮短、處理能力提高、處理效率增大、投資更少、運行更穩定等特點,克服了傳統厭氧技術效率上的不足,使厭氧處理技術的優勢得以充分體現。同時,通過集成厭氧污泥顆粒化加速技術、旋流布水強化內循環技術、沼氣純化技術,解決了厭氧反應器快速啟動以及沼氣能源合理利用的技術難題。
工藝/裝備流程圖
工藝流程為:
蔗渣噴淋廢水送至污水處理站后通過1#機械格柵去除粗大懸浮物后流至1#斜濾網,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
廢水通過1#斜濾網自流入1#初沉池,進一步去除細小懸浮物;
1#初沉池出水自流入預酸化池。在預酸化池,約4個小時的停留時間起到穩定廢水水質,調節波動的效果,同時廢水由于酸化作用部分被轉化為揮發性脂肪酸;
在預酸化池中投加厭氧反應所需的營養鹽并調節廢水的pH值至中性;
預酸化池廢水由泵送至循環池中與UMAR反應器的部分出水相混合送入UMAR反應器進行厭氧處理,厭氧處理后的出水部分回流至循環池中,部分出水自流至好氧處理系統。
項目亮點
該處理系統顆粒污泥產量0.02 kg/kgCOD以上,沼氣產量0.35 m3/kgCOD以上。COD消解1萬噸,產沼氣353萬立方米(折合標煤0.25萬噸),產顆粒污泥201噸。副產品沼氣折合經濟效益252萬元,顆粒污泥折合經濟效益32萬元,合計新增經濟效益285萬元。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