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文件中還有如下亮點:對盲目提標的限制,和對分散式和生態化技術(如濕地)的注重;污水資源化對接工業園區的機會將被擴大;不一刀切的推進雨污分流,注重對合流制的優化提升;考核機制的調整以適應新形式的變化(比如環保部門這兩年不但緊抓污水廠出水達標,把進水濃度也納入了督察檢查范圍);加快信息化(務實的沒有采用智慧化的字樣)的普及工作等等。其中不少正和我們在2021年水業戰略論壇報告中的分析完全一致。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曾在2020(第十八屆)水業戰略論壇上對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等話題進行了分析(詳情:王洪臣:總量達1000億噸,污水資源化的重點方向在哪?灌溉!)。
如下我們插入了來自水進展公號技術角度的精彩解讀(為方便讀者閱讀,我們把水進展的解讀摘取出來,供參考):
1. 關于生活污水直排口治理。開展旱天生活污水直排口溯源治理。采取末端截污措施前,需考慮后續污水收集系統的輸送能力和下游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這里強調了要注重廠池站網能力匹配性。
2. 鼓勵對CSO進行處理,推薦污水快速凈化設施建設,但并未明確是化學一級強化,并未明確生物處理不可以,相對“模糊”的描述,從這個層面上,具有快速處理能力的設施或者處理工藝都可以,如磁混凝、氣浮,短HRT活性污泥工藝等,但是雨季排放標準依舊沒有明確或者給出初步建議。
3. 鼓勵對CSO進行處理,這是很大的進步,但是執行什么標準?就地原位處理還是污水廠內集中處理?并未進一步明確,期待有待后續主管部門解答。
4. a.再生水回補自然水體需要進一步明確,何種回補方式可以算當地的再生水回用指標,亟待明確,如泵站壓力流輸送至上游補充河道?重力流算不算?b.推進資源化利用,本次沒有提將再生水回用農業灌溉?
5. 智能化聯動也就是指“廠-池-站-網-河聯調聯控技術”,也就是RTC技術,將會成為必然選項。
相關閱讀:
全文來啦!兩部門重磅發布《“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發展規劃》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