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基于物聯網的新一代智能電磁水表將成為供水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信息源;從數據保障到數據挖掘服務。
詹益鴻表示,在電磁水表的推廣中,水司有兩種思維:富人思維和窮人思維。擁有窮人思維的水司投資1萬元卻只能發揮2000元的作用,他們裝配了1萬元的水表,卻僅僅應用于計量上。而擁有富人思維的水司可以用1萬元的投資賺3萬元的回報,他們會對水表提出各種功能要求,把各種參數加上去之后,它不僅可以用于計量,還可以用于調度、建模,這些都可以產生收益。基于目前的這種情況,我們有責任把先進水司的經驗、發展思維、富人思維向行業推廣。
其次,基于IOT平臺和大數據AI技術的智慧水務信息化建設,將會更有效地幫助供水企業降低漏損率和提高管理運營效率。
最后,以提升效率和漏損控制為目的,基于物聯網信息化的理念,ANSO安信?電磁水表、ThinkWater云知水漏控系統將助力供水企業解決更多實際難題。
詹益鴻提到,未來的智慧水務檢測主要有三個角色:
第一,數據提供與保障者,就像拓安信。
第二,數據運算與存儲者,就是所謂的阿里、騰訊等企業。為什么?詹益鴻指出,供水行業今后要智慧化,靠我們運力是不夠的,同行擔心他們入行對我們有沖擊,實際上這不是沖擊,而是給大家賦能。
第三,水司要做好數據的使用者。數據的使用者應該把標準和需求建好,我們來滿足你們,提供標準服務。然后,拓安信把數據保障好,阿里、騰訊把數據計算能力發揮出來,使它能夠AI化,就可以達到智慧水務的功能。
“在優質供水和智慧水務升級過程中,需要轉變思維,我們發現,很多大的水司專家級別很高,但是他們還是傳統思維,傳感器是一家,通信是一家,數據采集是一家,其實這種觀念已經落伍了。”
詹益鴻表示,智慧水務目前要和IOT大數據結合。按照以前的“互聯網+”觀念,“互聯網+”是不是需要把原有的數據孤島打通?我們發現把數據打通以后就亂套了,因為沒有統一的編碼,數據孤島會造成編碼不足。只有用AI大數據,每一臺表終生只有一個單一編號之后才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未來的智慧水務肯定是基于IOT大數據來建設的。
最后,詹益鴻表示,拓安信致力于做值得安心信賴的供水漏控服務商,為水司提供專家型服務,不僅可以告訴你哪里漏了,而且可以告訴你漏了怎么改。希望與能夠高質量引領發展的水司共同成長,共同發展,希望把中國的智慧水務、漏控行業做好。
點擊查看: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專題報道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