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環保監管趨嚴、輿情環境日趨復雜的背景下,環保基礎設施運營企業面臨的環境違法與輿情挑戰日益凸顯。此類問題不僅直接沖擊企業經濟效益,更與品牌聲譽與ESG表現高度相關,在環保企業加速出海的當下無疑增加其系統化風險。
環保領域環境違法事件乃至案件不少源自先期輿情的失控,而企業在輿情監控及應對體系建設方面缺乏經驗。受政府付費不及時疊加環保監管驅嚴等客觀因素影響,此類風險近期有進一步攀升之勢。不少企業在如何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身權益上缺乏足夠經驗。如何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及防范機制,如何通過有力的法律援助手段捍衛企業自身正當權利,成為環境設施投運企業強化運營與提質增效中必須關注的議題。
在此背景下,由E20 主辦的"環保基礎設施運營中的輿情與法律風險防范沙龍"于10月14日在京成功召開,旨在助力企業精準應對風險、提升合規管理水平。

本次沙龍吸引了行業內近50余家企業參與。沙龍同步設置線上直播,高峰期在線人數超80人,行業影響力和關注度空前。沙龍分為輿情管控主題發言、法律風險防范及應對主題發言、自由交流三大環節。

E20 環境平臺水業研究中心負責人/首席行業分析師井媛媛主持
在第一環節,深圳宇悅數字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曹國輝做了題為《環保行業線上信息管控痛點難點與實操分析》的主題發言,并對現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輿情特點、環保企業風險、案例分析及應對方法等做了深入剖析。曹總指出,網絡輿情易爆發、發酵快、處置難度大。整體來看,環保行業在輿情管控上普遍存在監測意識不足、管理制度缺失等核心痛點,同時專業人員、高效工具配備不足,數據情報獲取困難及應對策略偏差等直接影響其對輿情事件的處理效果。曹總建議,環保企業應建立健全輿情管理流程化機制,并重點關注信息監控、應對時機、應對態度、措施有效性四大要素,降低企業聲譽損失。

深圳宇悅數字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輿情總監曹國輝
第二環節中,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北京貢益環境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娜及北京環助律師事務所律師合伙人張楊三位專家,以"環境法律風險"為核心議題,為環保基礎設施運營企業呈現出系統的法律風險防范及應對化解機制。
王燦發教授從中國環境法治發展歷史視角出發,深入闡述了在環境法治強化背景下企業面臨的風險及防范措施。王教授指出,2014年環保法和刑法雙雙修訂意味法治環境趨嚴,同時通過環境執法機構垂直管理、建立生態環境督察制度等措施強化司法執法,我國環境法治機制逐步健全。在此背景下,環保企業從前期項目立項、中期驗收到后期運營均面臨大量法律風險。王教授提示,企業應該從理念層面和實操層面構建風險防范能力,包括轉變經營理念,履行社會責任;重點關注合同中的責任條款;掌握法律細則,并在運營過程中嚴格遵守;在出現違法事件后,選擇有利的仲裁或訴訟地,并尋求專家、律師等專業支持以應對糾紛。

中國政法大學二級教授,生態環境部法律顧問,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監事長,最高人民法院環境資源審判咨詢專家王燦發
北京貢益環境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娜重點分享了環境法律案件的歷年走勢及專家論證在化解企業法律風險中的應用實效。安娜總指出,2020-2024年間,企業二審被上訴比例顯著上升,爭議焦點呈現出復合性和專業性特點。面對日趨復雜的環境案件,專家論證與企業法務和代理律師形成合力,妥善化解企業法律風險。從實踐情況看,專家論證通過為事實認定提供權威支撐,為法律適用提供理論基石,在幫助企業和律師取得檢察院主動撤訴、二審發回重審、再審改判等方面成果顯著,也收獲了企業、律師和司法機關的多方認可。此外,安娜總也向與會嘉賓分享了其多年來的專家論證經驗,如何精準匹配專家,論證會前核心工作,論證意見書的定稿策略,建立專家與律師之間高效溝通紐帶。同時強調,事后補救代價巨大,專業性問題企業應及時咨詢專家意見,幫助企業從源頭規避法律風險。

王燦發教授助理,北京貢益環境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娜
北京環助律師事務所律師合伙人張楊剖析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環境違法真實案例,并給出了從合規免責到最優解紛的具體應對策略。張律師指出,運營單位應構建"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應對"的全流程風控體系,合規經營是基石,應將合規要求內化嵌入項目全生命周期;事中控制重點放在信息公開、專家資源的積極對接及應對手段的選擇上(公益訴訟vs賠償磋商);事后應對則需要充分比較論證,選擇經濟成本和影響最低的解決方案。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