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出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必要時先斬后奏 
背景:此前我省及省內各市都有關于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預案,但這些預案的可操作性很差
反應:現場人員在不能與領導取得聯系的緊急情況下,可先行采取強制措施后報告領導
預警:以紅、橙、黃、藍四色分別代表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個級別的突發環境事件
問責:應急救援過程中,出現六類行為之一的有關責任人將被給予行政處分,甚至追究刑事責任
晨報訊 (記者楊海峰) 突發環境事件時,現場人員在不能與領導取得聯系的緊急情況下,可“先斬后奏”,先行采取強制措施后報告領導。
這是我省近日發布的《遼寧省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以下簡稱《預案》)中作出的規定。
“此前我省及省內各市都有關于環境污染事件的應急預案,但這些預案的可操作性很差?!笔…h保局局長杜秋根在2005年12月23日召開的全省環境應急工作會議上強調,“我省出臺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將把可能發生的事故消滅在萌芽中,把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
事發后要設立緊急避難場所
我省將突發環境事件分為三類:突發環境污染事件、生物物種安全環境事件和輻射環境污染事件,并按照嚴重性和緊急程度分為特別重大、重大、較大和一般四級。
根據上述分類、分級,我省突發環境事件的預警分為四級,預警顏色由低到高依次為藍色(Ⅳ級)、黃色(Ⅲ級)、橙色(Ⅱ級)、紅色(Ⅰ級)。
《預案》強調,進入預警狀態后,當地有關政府單位將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并發布預警公告,立即轉移、撤離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關閉、隔離或者限制使用有關場所,中止可能導致危害擴大的各種行為。
根據《預案》,有關部門要在事發地安全邊界以外設立緊急避難場所,現場人員在不能與領導取得聯系的緊急情況下,可“先斬后奏”,先行采取強制措施后報告領導。
突發環境事件須1小時內上告
《預案》規定,各級管理單位在發現突發環境事件后,須在1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以上政府報告,同時向上一級相關專業主管部門報告,并立即組織進行現場調查。
在現場勘查后,確認為特別重大和重大環境事件的,須在1小時內報告省級專業主管部門,省級專業主管部門和市政府則必須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上報省政府。
臨陣脫逃不聽指揮者給處分
在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救援過程中,出現下列行為之一的,我省將對有關負責人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將追究刑事責任:
不認真履行環保法律、法規,而引起突發環境事件;拒絕承擔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準備義務;不按規定報告、通報突發環境事件真實情況;拒不執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不服從命令和指揮,或在事件應急響應時臨陣脫逃;盜竊、貪污、挪用環境事件應急工作資金、裝備和物資;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等等。
與上述規定相應的,對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救援中出色完成應急處置任務、成績顯著,對防止或挽救突發環境事件有功人員,我省將予以獎勵。
相關新聞:重點污染源將實行動態監管
晨報訊 (記者楊海峰) 我省將建立省級危險重點污染源、放射源數據庫,對重大危險源實行數據動態管理。
對環境事件發生時的緊急應對,只是我省加強環境安全的舉措之一,我省更注重環境安全的日常防控。
《預案》透露,我省省、市有關政府部門將開展省內環境信息、常規環境監測數據、輻射環境監測數據的綜合分析、風險評估,并對省外有可能對我省造成環境影響事件進行信息的收集與傳報。
同時,省環保局還將組織危險重點污染源、放射源和生物物種資源調查,危險重點污染源周圍環境信息調查,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等技術支持系統。
(華商網-華商晨報)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