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10號下午的第五屆世界水大會開幕式上,新加坡的國家水務管理機構——公用事業局(PUB)獲得了獲得2006年度三項國際水協會頒發的營銷和傳播大獎(水資源保護活動最優秀獎、水資源報告高度推薦獎、學校信息高度推薦獎),而這一切對于沒有地下水又沒有足夠的國土面積來蓄積雨水的國家,是實至名歸的。2006年迪拜舉行的全球水務獎中PUB還獲得年度最佳全球水務管理機構的獎項。
新加坡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這些年在水資源開發方面經歷了從"依賴"到"自給自足"再到"輸出"的幾個階段,他們現在非常自信地提出新加坡是一個水的樞紐國家,無論是在研發還是實用方面,這對于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也非常低的中國,對于花費巨資進行南水北調的中國極有借鑒意義。
為了解決本國水資源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新加坡這些年進行了大量的研發工作,他們還發明了一個新的英文單詞“newater”——新生水,目前新生水的成本是海水淡化的一半,是新加坡非常倚重的一種水源。現有3座新生水廠,總產量每天2千萬加侖,目前新生水主要用于工業,而將原工業用水部分節省下來,但是目前新加坡的市民大多能接受這類新生水作為飲用水。有資料統計,到2011年新生水將占用水總需求的15%。
在開發非常規水資源方面,國際上對新加坡在水資源管理領域的專業造詣進行了充分肯定。對于市民的節水意識,他們也有一些列的舉措,人均日用水量已從過去的160升/(人·天)降到155升/(人·天),他們的目標是將這一數字降低到120升/(人·天)。這一切沒有嚴格的制度管理是非常難實現的,但對于一向以嚴格執行制度的新加坡,這并不會成為問題。
作為國際水業公認的以創新科技解決水資源困境的成功實踐者,新加坡政府正積極鼓勵水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并樹立了成為全球水業中心和供水解決方案的源頭的目標。今年早些時候,新加坡政府指定水領域為重點發展的三大領域之一,并于2006年6月成立了新加坡環境與水業發展局,推動新加坡水業的國際合作項目,開拓海外市場。并將中國、印度、中東以及東南亞列為重要市場。目前已有至少十幾家新加坡公司活躍在中國市場,涉及的項目有投資類的,也有技術類的,具體項目更是涵蓋了工業廢水處理、水的再生、污水處理、供水、海水淡化等方方面面,他們將成為中國水務市場上一支不可小覷的生力軍。
(中國水網 史瑛)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