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3月8日電 “水資源緊張,有氣候干旱等自然條件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人自身的原因。”遲寶榮委員說,“很多人總覺得災害一時半會兒還落不到自己頭上,排點廢水、扔點垃圾沒什么大不了。”
水資源浪費情況也比較嚴重。劉秀晨委員說,一些水資源缺乏的干旱城市一邊大喊節約用水,一邊不顧水資源的家底,過度開發使用景觀用水。有的城市大搞挖湖造景,不惜動用地下水源,有的水面一開就是幾十公頃、幾百公頃,每天蒸發的水分就是個不小的數字。有的地方用橡膠壩截留流經城市的河水,由于水流大量被斷,影響了下游農業和生活用水,甚至下游處于完全無水的狀態。
“我去過一些北方城市,那里百姓喝水都困難,卻在大建‘塞納河景觀’。這種不切實際的‘浪漫’,付出的代價是昂貴而奇缺的水資源。”劉秀晨委員說。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