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發生的廈門PX事件引發了社會對環境保護的普遍關注。這一經過國家審批的特大化工項目,具有完全合法的身份,但是卻遭遇“緩建”,最終結果還不得而知。這說明了什么,可以給我們什么啟示呢?是政府決策的失誤,環評的形式化,還是民眾環保意識的提高?
在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不遠,靠近城市中心的居民及院校等人口稠密區,建設特大的化工項目,這一決策本身就讓人懷疑。不管PX(俗稱對二甲苯)本身是劇毒還是低毒,但是一旦泄漏或發生爆炸,其毒性就是不可控制的。難怪一位歸國留學生說,PX項目的上馬正摧毀著廈門市民一直以來對于環境的優越感和自信心。
眾所周知,不管國內還是國外,每一建設項目的上馬都要經過環境影響評價這一階段。那么我國環境影響評價的現狀是什么樣的呢?據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環保總局戰略環評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馬中透露,中國目前的基本建設項目環境評價通過率“達到了99%”。這樣的比例是令人尷尬的,它很大程度上說明環評并沒有起到真正的把關作用,而流于形式。于是,在廈門PX事件上,人們就看到了一個頗具黑色幽默的環評過程的出現——迄今為止,關于該項目的環評報告,在獲得國家環保總局正式批復接近兩年之后,公眾仍然無緣知曉。在國際上,這是最基本的要求。除了涉及到商業秘密的部分,建設單位和環評機構,都必須事先把這些消息如實地告知公眾或者說“利益相關方”。
這一事件還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引人深思。那就是,在污染還未發生之前,可能產生污染的工業項目還未建成就引發了民眾的抵制,并導致項目建設進度延緩,這一點和我國近期發生過的哈爾濱、無錫等污染事件不同。一方面它說明與幾年前相比,民眾環保意識有了極大的提升,對環保的關注程度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另一方面也對全國各地欣欣向榮的經濟建設發出預警,不認真對環境影響進行評價,其導致的損失可能是不可估量的!
但愿,廈門PX事件能夠引發我們更多的思考,能夠給大搞經濟建設不顧環境后果的人們敲響警鐘。
相關鏈接:廈門PX事件
臺資企業騰龍芳烴(廈門)有限公司(下稱騰龍芳烴)投資的對二甲苯(PX)化工項目是廈門市有史以來最大的化工項目,該項目早在2004年2月就獲得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準立項,選址于廈門市海滄臺商投資區。這一福建省對外合作重點工程預期總投資額108億元人民幣,投產后每年工業產值據稱可達800億元人民幣,這近乎廈門市2006年GDP的七成。
2005年7月,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獲得國家環保總局審批通過。此后,2006年8月,征地拆遷以及籌備施工等,都迅速在海滄區展開。
該項目中心地區距離廈門市中心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鼓浪嶼均只有七公里,距離擁有5000名學生(大部分為寄宿生)的廈門外國語學校和北師大廈門海滄附屬學校僅四公里。這一龐大項目的安全問題日益遭受各方質疑。
2007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趙玉芬發起、105名全國政協委員(包括6名院士)聯合簽名的全國政協會議“一號提案”就指出,離居民區僅1.5公里的PX項目存在泄漏或爆炸隱患,廈門百萬人口面臨危險,該項目必須緊急叫停并遷址。
5月下旬,隨著工程推進,更多的信息通過媒體、網絡、手機短信等渠道被披露,當地民眾的反應也越來越激烈。廈門市政府隨即于5月30日上午宣布,暫緩該項目建設。
6月7日,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對新聞界表示,國家環保總局從即刻起,將組織各方專家進行廈門市全區域的規劃環評,就廈門市的環境承載能力、城市發展定位、總體空間布局、生態功能分區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綜合性建議。若不符合規劃環評要求,包括PX項目在內的重化工項目都將予以重新考慮。
6月22日,國家環保局副局長潘岳出席國家環保總局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時強調,推進戰略環評已刻不容緩。廈門出現海滄空間布局失調等問題,就是因為較少在宏觀決策和整體規劃上考慮環境與資源因素,帶來了深刻教訓。(中國水網 武紅霞)
編輯:武紅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