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政府為確保水環境安全,達到2010年主要河流、湖泊水質監測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達85%以上的目標,將采取更為嚴厲的措施確保目標的實現。一是將抓緊編制江河源區、水源涵養地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規劃,尤其是要制定完善江河、湖泊及其岸線的保護與開發利用規劃,規范建設行為。建設生態河濱(湖濱)帶,在主要河道、湖泊內和距岸線或堤防50米范圍內,不得建設除橋梁、碼頭和必要設施外的建筑物;距岸線或堤防50~200米范圍內列為控制建設帶,嚴禁建設化工、冶煉、造紙、制革、電鍍、印染等企業。加強江河、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嚴禁擅自圍墾、填堵河道及湖泊,杜絕隨意占用河道、湖泊岸線及灘地。二是加強主要江河源頭、重要水源涵養地的水環境保護,劃定禁止開發范圍,實行嚴格保護,江河源頭保護區要實現污水“零排放”,確保穩定、高質量的上游來水。為切實保護飲用水源地水質,我省要求各地要依法科學劃定生活飲用水源保護區,堅決取締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實現污水“零排放”。在重點江河、湖泊流域,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含磷洗滌用品。配套建設船舶污染治理設施,船舶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不得直接向江河湖泊排放。三是建立流域污染防治協商機制,開展流域環境綜合治理。重點加強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萍水等主要流域環境綜合治理。“十一五”期間建立流域污染防治協商機制,實現上、中、下游水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統籌流域水資源分配,強化水污染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兼顧地表水和地下水保護,制止地下水無序開發,防止污染物滲入地下。四是為加強工業廢水污染防治,將加大淘汰12個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產業落后產能的力度,限期淘汰污染嚴重的落后工藝和設備。“十一五”期間,全面淘汰或關閉生產能力達不到一定規模的小造紙、小化工、小紡織、小印染、小釀造、小冶煉等企業和生產裝置。提高環境準入門檻,禁止建設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含氮、磷、重金屬等污染物的項目;對重點污染源限期安裝在線自動監控系統,并與環保部門聯網;所有工業園區建成集中式污水處理廠,實現不達標污水“零排放”。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