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污泥處理的水熱干化組合技術 另外,水熱干化污泥處理組合技術還通過機械濃縮、水熱反應、二次濃縮、脫水、冷-熱泥換熱、焚燒等技術的組合,實現系統的優化,從而進一步提高了系統整體的處理效率、降低了污泥中有害物質的含量、減輕了后續脫水處理的水負荷、降低了水熱處理的能耗、提高了脫水泥餅的熱值。 談到這項技術的研發歷程,王教授坦言并非一帆風順,他說污泥處理的工藝和效果都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是處理設備。因為污泥本身是一種復雜的混合物料,在處理前,污泥處于半固體狀態、十分粘稠,是一個非流體、非連續的介質,不利于傳輸和反應過程中的傳熱傳質,在設備上很難實現。為了提高污泥的傳輸性能、實現污泥的連續反應,必須采取一些工藝(如均化、漿化等)使污泥均質化、連續化。但是,這些工藝最終要通過設備實現,國內的設備制造水平較低,而且對于這樣一個新的處理工藝,目前并沒有現成的設備可以用,因此面臨著專用設備的開發問題。 王教授多年從事污泥的研究工作,對污泥的問題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指出,污泥對環境的污染并不像水污染那樣明顯和及時,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過程,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視。污泥是污水處理的產物,在污水得到凈化的同時,約一半的污染物轉移到污泥中,而這些污泥最后又會回到環境中,不解決好污泥處理處置的問題,污水處理的效果只是“事倍功半”。但是,“十一五”期間國家在污泥處理方面的投資只是污水處理投資的40%,對污泥處理的投入嚴重不足,導致我國大部分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得不到真正有效的處置,從而造成污染的轉移。 展望污泥水熱干化組合技術的應用前景,王教授信心百倍地說:“國內的污泥市場非常大,按照每萬噸污水產生1.5噸污泥計算,2004年我國污泥產量是1220萬噸,2010年將達到2740萬噸,2015年將達到3560萬噸。污水處理不能再‘事倍功半’,要從根本上解決污水處理的問題,就必須重視污泥的處理。”據王教授介紹,他研究水熱干化污泥處理技術長達25年的時間,目前該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了,整個系統的設計也基本完成,三年后將會建成該技術的示范工程。 相信水熱干化污泥處理技術將解決我國污泥處理技術長期缺位的問題,為污泥處理撐開一片藍天! (中國水網 王彩霞)
編輯:王彩霞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