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年初開始,全國多個城市上調居民水價,引發了民眾和媒體的廣泛關注和質疑。為什么這些城市不約而同地在今年集體漲水價?這個時間有什么特殊性? 9月21日,搜狐財經舉辦了主題為“水務改革,我們該怎么走”的討論活動,會上大岳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國融大通董事總經理李智慧、川投水務總經理梁有國、首創股份副總工程師韓偉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金永祥認為,這次漲水價是理順水務價格體制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在過去兩三年里,我們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一直受通貨膨脹的壓力很大,各地政府在調控CPI的時候,水價基本上沒有上調。今年物價指數一直比較低, CPI處于負值,調價是一個機會。
李智慧則表示,水價上漲是為了理順體制的觀點值得商榷,他說:“水價上漲為什么集中于今年,尤其是今年春夏兩季有大面積的漲價訴求和聽證會?我認為這是長期以來資產價格上漲、資源價格上漲和水務企業成本秩序上漲所導致的結果。CPI最近十年來保持持續上漲,今年卻例外的成為負值。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不僅是水務行業,石油行業、天然氣行業及供熱行業今年都存在著很大的上漲壓力。”
“漲價的時機確實存在CPI為負的問題,另外,今年資源類價格呈普漲的趨勢,而且國家也在要求對水資源費足額征收,漲價的時機可能跟這個還是有關系的。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城市,水價十年沒有上漲,今年2月份、3月份卻公布水價漲幅高達50%。本來有些公司就處于成本倒掛狀態,正好有一個領頭羊,大家一下就跟風,應該說也是一個機會。”梁有國表達了他的看法。
韓偉接著說,“相當多的自來水公司都是在資本倒掛的狀態下運行的,水價上漲的提出并不是從今年開始的。今年表現比較集中也是因為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另外,CPI相對較低提供了一個好時機。
雖然對水價為何集中于今年的看法有所差別,但幾位嘉賓都提出CPI負值為水價集中上漲提供了機會。
編輯:劉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