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據《新聞晨報》報道,在上海世博會E片區城市最佳實踐區北京案例館內呈現的國奧村便是這樣一個低碳社區。
這個中國首個成熟的綠色環保社區匯集了30多項環保技術,并將國奧村民真實的環保生活“搬”到世博會游客面前。相信游客參觀完之后,都能強烈地感受到“低碳生活離我們并不遙遠”。
5月23日是奧運火炬在上海傳遞兩周年的紀念日,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里,我們一起走進北京案例館,走進“國奧村”,體驗低碳社區的生活。
世博園曾向國奧村“取經”
為了參加上海世博會,北京的城市最佳案例選擇了國奧村,這個2008年各國運動員居住的地方,現在已經成了北京的模范居民小區。
2008年,為了符合國際奧委會的要求,國奧村的設計相當超前,各項設施上都采用了先進的環保技術,而這種低碳環保的生活社區理念,如今恰好也符合世博會對未來社區的要求。
在小小的國奧村內,總共使用了30多種先進的環保技術。比如,再生水熱泵冷熱源系統,可以從污水處理廠排入河道的再生水中提取溫度能量,為建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源。還有景觀花房生態污水處理系統,可以將生活污水集中至景觀綠化花房,利用動植物的食物鏈建立起一個水體生態平衡系統,使生活污水得到再次利用,成為小區景觀用水。
值得國奧村驕傲的是,和其他一些超前的環保技術相比,他們的這些技術離老百姓的生活并不遠,許多已經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據悉,上海世博會開幕前,相關工作人員專程前往國奧村調研取經,一些環保技術同樣也運用到世博園區中。上海世博江水源熱泵、廣州亞運太陽能熱水、南通新城小區再生水源熱泵等數個項目,都參考了北京國奧村的經驗。
展區多由廢料搭建
上海世博會國奧村的入口采用北京古建筑特色的門樓設計。而國奧村大門則以代表中華傳統尊崇色系的朱紅與金黃為主色調,彰顯盛世中華國宅氣勢。
事實上,誰也想象不到,如此漂亮的展區竟多是建筑廢料制成。展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展區內的陳設,很多都是用國奧村建筑廢料及多種尾礦加工而成,既實現廢料的再生利用,也達到裝飾藝術的視覺效果。
低碳生活的“標桿”效應
國奧村用實際的案例,向世博游客展示了一個可以實現、并且很快就能跨入尋常百姓生活中的低碳社區案例。同時,通過有形的社區案例,向公眾宣揚無形的環保精神和習慣,則是國奧村在接下來100多天里想要做的事情。
“6月份,我們會在展區內舉辦一個活動,現場讓孩子們利用一些廢舊材料,通過我們提供的模具制作工藝品。我們想通過這么個互動游戲,讓下一代從小就培養出環保的概念。”國奧村負責人表示:“世界上本無廢物,廢與不廢,不在物,在于人,將這樣的理念傳達給孩子們,比推廣再多的環保技術都重要。”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低碳社區的標桿,國奧村已成為一個標準,開始向全國各地發展。目前,在重慶、成都已經樹立起一個又一個新的“國奧村”。
“不久的將來,可能在上海也會有國奧村的項目。”國奧村負責人表示,奧運會留下來的并非只有精彩的賽事,更多的是奧運精神倡導的人、社會、城市及自然和諧相處,以及新的生活方式的推廣與共享。
現實中的國奧村處處低碳
處理污水提取能量路燈全靠太陽能
30多項環保科技,展示了國奧村無所不在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謂“眼見為實”,在北京國奧村,記者真實體驗到能夠節能、節水的廚衛設備,無源無線的燈管開關和無需等待便可直接得到熱水的熱水系統。這些已經在國奧村運行近2年的科技,將低碳和老百姓的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再生水熱泵冷熱源系統
在北京國奧村,記者看不到一個空調外機,因為在這里,污水竟然能替代空調為居民服務。利用清河污水處理廠的污水,這里的再生水熱泵冷熱源系統從中提取溫度能量,為建筑提供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源。夏季相對于常規制冷方式可以節約電能20%以上,冬季每年從再生水中提取能量折合標煤約3600噸,相當于減排二氧化碳8600噸。
●集中式太陽能熱水系統
太陽能在這里用途廣泛,路燈都是由太陽能供電,而在每個建筑頂端都有一個太陽能集熱直流真空管,居民們每天使用的熱水都是由太陽能熱水系統供應,平均每年可以節電500萬千瓦時。
●景觀花房生態污水處理系統
社區中央的景觀花房生態污水處理系統,就是把生活污水通過天然的生態系統過濾和凈化,得到的干凈的水,又流到社區景觀河內,為社區景觀增添色彩。目前,北京國奧村設置的兩個景觀花房生態污水處理系統,全年可節約7萬噸自來水。
●能量窗國奧村居民家的窗戶也與眾不同。
這里的窗戶中間都是中空的夾層,里面充著惰性氣體,惰性氣體能降低傳熱效果,同時窗戶外層還有能夠隔熱防紫外線的膜,從而提高窗戶的隔熱效果。
●凈水循環再利用系統
國奧村衛浴設備采用了“復用水”技術的洗手盆和座廁一體化的產品。洗手盆內有特殊陶瓷閥芯,采用雙檔節水,防燙傷設計,有效節能減碳,并將洗手盆的污水經過過濾處理儲存在座廁水箱當中,內置自動清潔系統去除細菌和異味,座廁比傳統3/6座廁節水25%。
[記者專訪]北京案例館負責人呂晶:
奧運將低碳標準引入住宅項目
“北京奧運會前,我們開發的項目還沒有很成熟的理念和標準。”北京案例館負責人,同時也是國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呂晶這樣說。幾年來,隨著對國奧村的建設和開發,她深刻體會到,奧運、世博,帶來的不僅是一時的歡樂,更多的是一種改變中國人生活方式的理念和標準。
“低碳”規模化可降低成本
記者:北京有那么多的社區,當初為什么選擇國奧村來代表北京?
呂晶:我認為,國奧村的優勢在于,它這些環保建筑和技術是一個已經成功了的案例。作為一個社區,它是全國第一個如此大規模、集成度高地使用了如此多環保技術的社區項目。
國奧村拿到了美國“能源與環境設計先鋒金獎”,之前國內曾有過一些單體的建筑拿到過這個獎,但作為社區而言,這還是世界上第一個。
記者:世博會展示了很多低碳技術,但很多都是一些超前的概念性產品。怎么樣讓低碳生活離我們更近?
呂晶:如果我們的環保系統能夠通過與公共設施的結合實施,形成規模化,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整體運行成本。比如說再生水熱泵冷熱源系統,國奧村離取水點有7公里,中間經過好幾個小區,如果能夠通過增加管網讓這些小區都用上的話,就能減少很多運營成本。因此,一些新技術在得到推廣之后,還是很容易降低成本,離老百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在低碳產業中,從單項技術上講,某項產品產業鏈的每個環節上,技術的難題已基本攻克。但具體到集成化應用成功的案例卻不太多。提倡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不僅是解決氣候問題的根本出路,也將為我國在世界經濟競爭中贏得先機。我國擁有3.5億個家庭,如何讓他們也能享受到低碳產業、低碳經濟帶來的實惠,同時參與低碳生活,顯得更為重要。
世博貢獻在于留下一種理念
記者:北京奧運會和上海世博會能給中國人的生活帶來什么?
呂晶:有了奧運會,才會有國奧村。奧運會帶來很多新的理念,如果沒有奧運,可能誰也沒有這個號召力,將一些低碳的理念和標準帶入整個中國住宅建設領域。在國奧村建設過程中,采用一系列國際上最為先進的節能技術,令其成為有史以來最為先進的微能耗奧運住宅項目。
我們當時在建國奧村時,很多地方連我們自己都不理解。比如在選址上,要求附近有多少公共交通設施,提倡用本地的建筑材料等。現在想想,其實這些要求是鼓勵我們多用公共交通,少開車,用本地的材料也是為了減少運輸時的碳排放。應該說,國奧村的開發使得我們在觀念上有了很大的更新。
我認為,奧運和世博是一樣的,它們的貢獻就在于留下了一種理念和標準。以后,我們再在建設其他社區,就會以國奧村的標準來建,在每一個細節上注重環保和低碳。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