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中國水網資料圖片:張曉健教授作學術報告
中國水網訊 2010年6月29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第五屆理事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第五屆理事會由116位理事組成,選舉產生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教授為理事長,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張韻為常務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劉文君教授為秘書長,并選舉30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
在此次大會上,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張曉健教授作學術報告《應對水源突發污染的城市供水應急處理技術》。近年來,多個城市出現突發事件影響城市供水安全時,在親臨現場解決問題的專家中多能看到張曉健的身影,他是當之無愧的“治療突發事件的‘水醫生’”。
圖2:近年來我國發生的主要水源污染和應急供水事件
圖片來自張曉健教授學術報告
環境形勢嚴峻,水污染問題嚴重;工業事故排放與運輸事故泄漏時有發生;城市供水行業缺少應對水源突發污染的能力等等,這些因素是導致近年來水源污染事故頻發,影響城市供水安全的關鍵因素。
張曉健認為,由于難以根除污染風險,我國的城市供水行業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都將面臨水源遭受重大污染的風險。城市供水行業必須加強應急處理技術研究,強化應急系統建設,以便應對隨時可能出現的水源污染事故,確保城市供水安全。
基于此背景,2006-2008年,建設部城建司和清華大學共同負責,組織全國6家城市供水企業,共同開展《城市供水系統應急技術和系統研究》研究課題。2008-2011年,在“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 》中設置了《自來水應急凈化處理技術和工藝體系研究與示范》課題(編號2008ZX07420-005),由清華大學負責,共13個單位參加。
應急處理技術與應急系統建設的內容包括:確立城市供水應急處理技術體系;對飲用水水質標準所涉及的全部污染物,逐項確定相應的應急處理技術、基本參數和最大可以承受污染倍數;城市供水應急處理工程的規范化建設與示范;重點城市應急處理的水源突發污染風險分析、應急供水能力評估和應急建設規劃方案。
應急處理技術選擇原則是:處理效果顯著;能與現有水廠常規處理工藝相結合;能夠快速實施,易于操作;費用成本適宜,技術經濟合理。
中國水網將根據張曉健教授本次所做學術報告的主要內容,陸續發布“城市供水應急處理技術體系”的研究成果,更多信息請關注中國水網新聞頻道。
相關閱讀: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