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所激發的行業興奮還在持續,3月5日,眾多企業家又聚首中國水網、清華大學主辦的第28期水業高級戰略沙龍,與環保部官員面對面,為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群策群言。內容涉及:1、年度政策和市場的回顧與展望;2、環境金融視角的思考;3、環境綜合服務商業模式的試點探討。
本次活動得到了桑德集團的大力支持,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聯合國工業組織國別項目主任羅響,以及桑德集團、首創股份、中環水務、通用技術、金州環境、國禎環保、國中水務、金信安、濟邦咨詢、曉清環保等60多家行業企業領導出席本次活動,現場討論熱烈。
活動現場
合同環境服務成與會焦點
作為行業指導性發展規劃,趙司長希望借助大會平臺,更好地與與會企業家交流,聽取大家對行業的建議和意見。其中借鑒節能行業相對成熟模式的合同環境服務模式,被擬為十二五規劃重大項目首位進行試點,一時成為與會的關注焦點。
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所所長傅濤認為,以往的行業補貼往往采取補貼產業前端的做法,而合理的方法應該是補貼產業后端及運營環節。合同環境服務以服務采購的方式實現了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從根本上實現了行業企業的公平發展,是促進行業發展的關鍵。
但目前,合同環境服務發展仍然受制于諸多因素制約,綜合與會專家觀點,合同環境模式長足發展,必須實現四大突破:
完善國家財政制度,將合同環境服務支出作為財政專項列支;
建立科學的量化計費和評估標準,保證成本和收益可以具體核算;
確立政府為合同環境服務的責任方和受益主體,由政府負責承擔環境治理相關支出。
在公共環境治理方面,突破現有的區域行政管理模式,保證可以共同承擔環境治理責任,享受環境治理收益;同時可以建立長效的環境治理規劃,避免部門官員任期內不管任期外的事,導致治理行動不能持續一致。
為了推動新模式發展,趙司長表示,環保部擬擴大政府采購清單范圍,將環境服務列入其中,同時暫擬開展10個典型合同環境服務試點工程,分別涉及河流治理、湖泊治理、土壤修復、生態恢復等領域。
環保產業基金建設提上政府日程
根據專家觀點,以往行業實行的采購補貼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讓建設和運營脫節,只保證了投資環節,卻沒有對投資效果進行跟進。即使投資數百億,如果沒有好的效果和作用,會形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金州股份董事長蔣超就此建議,政府盡可能避免因政府行政任期限制和部門利益糾葛而造成的短效管理,建立一種長效的產業扶持機制。應該建設一支產業發展基金,由政府尤其是財政部采取轉移支付,由環保部進行管理,對項目建設進行支持或者對運營進行一定補貼。對運營好的企業實行補貼,對運營不好的企業進行一定處罰。以補貼鼓勵企業進行改造,提高效率和市場競爭力。
趙司長對大家的發言給與了充分肯定,并深言獲益匪淺。他介紹,在十二五規劃中,參考合同能源管理財政獎勵資金,國家擬設立促進環境服務業發展的專項資金,加強對以污染治理設施建設運營為主的環境服務、以設施改造為主的合同環境服務、重點領域一體化經營的綜合環境服務、重大環境技術成果轉化等領域的資金支持。
后記: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環保產業,未來會更好。也由衷希望中國水網可以對行業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此次沙龍涉及的重點內容,還將在3月24-25日的2011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繼續更深入的研討。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