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在第六屆中國城鎮水務發展國際研討會上發表講話,指出海水淡化是沿海城市水資源安全的重要保障。
“中國的海水淡化產業只是剛剛起步。至2010年底,總裝機容量約56萬立方米/日。未來5年,沿海擬建海水淡化工程規模將達200萬立方米/日。”仇保興說,“2010年底,全球已建成裝置的裝機容量為6520萬立方米/日,解決了2億多人的生活用水問題。2010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總投資額已達到340億美元;且每年以15-20%的速度遞增。”在中國,他認為,在“南水北調”、“引黃濟青”工程周濟沿海缺水城市時,往往忘記了海水淡化可能影響更低、花費更少。
近日,海水淡化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政策頻出。國家海洋局、科技部、教育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等近期聯合發布了《國家“十二五”海洋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在海水綜合開發和利用方面,國家將建立示范工程,加快海水淡化的自主化和規模化發展;由發改委牽頭,11個部委參與制定的《加快海水淡化產業發展的意見》年內有望以國務院的名義出臺;發改委等部門編制的海水淡化“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20年海水淡化處理能力將提升到每天250萬-300萬立方米,每年有9億-11億立方米的淡水由海水轉化而來……隨著淡水資源稀缺性的日益突顯,國家對海水的利用越來越重視。
我國淡水資源十分緊缺,人均淡水擁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5。目前全國660多個城市中,有400多個城市缺水,其中100多個為嚴重缺水城市。北京、天津、河北、山東、上海等沿海省市,人均水資源擁有量更不足500立方米,屬極度缺水地區,再加上沿海項目對工業淡水需求的不斷增大,向海洋取水成為當前解決水資源問題的最佳途徑。
沿海城市紛紛行動向大海要水喝。淡化水重鎮天津,目前已擁有北疆電廠和大港新泉電廠兩個全國最大海水淡化項目,每日產能占到全國的1/3;青島正在建設的全國最大規模的城市供水海水淡化項目——青島百發海水淡化廠,建成后每天可淡化海水10萬噸,如果直接進入市政供水管網可滿足50萬人日常用水;今年夏季,北京因為難耐“饑渴”,奔赴數百里之外的河北曹妃甸、天津兩地,掂量淡化海水入京的可行性……
雖然海水淡化取之不盡,海水淡化技術已經成熟,且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但與現有地下水相比較,在成本上處于劣勢。中國水網顧問總編、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認為,“隨著資源費成本升高,淡化水成本降低,這兩條曲線會有相交的那一天,海水淡化的使用會出現質變。”
編輯:newscenter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