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們的通常印象中,污染主要是由工業造成的,因為工業廢水、廢氣的排放非常直觀。但事實上,農業污染所占的比例并不低,只是其排放具有分散性和隱蔽性,難以引起社會公眾的關注。由于農業和農村污染涉及面廣,隨意性強,監管難度大,農業和農村環保工作逐漸成為我國環保工作的“軟肋”。
2010年2月,環境保護部、國家統計局、農業部聯合發布的《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我國2007年度的農業化學需氧量(COD)排放量為1324.09萬噸,占全部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的43.7%;農業源也是總氮、總磷排放的主要來源,其排放量分別為270.46萬噸和28.47萬噸,分別占排放總量的57.2%和67.4%。2011年6月,環保部副部長李干杰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說,農村的污染排放已經占到了全國的 “半壁江山”,農村環境問題相當嚴峻,整治任務非常繁重。
近年來,決策層及有關部門高度重視農業污染治理工作,出臺了多項政策,對農業治污減排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和措施。
2011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建立農業源排放統計監測指標體系;
2011年9月,農業部發布的《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則明確提出,大力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強化農業生態保護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2011年10月,環境保護部、國土資源部和水利部等出臺的《全國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2011~2020年)》提出,嚴格控制地下水飲用水水源補給區農業面源污染,對由于農業面源污染導致地下水氨氮、硝酸鹽氮、亞硝酸鹽氮超標的華北平原和長江三角洲等地區,特別是糧食主產區和地下水污染較重的平原區,要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積極引導農民科學施肥,使用生物農藥或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推廣病蟲草害綜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等技術。
顯然,對農業污染開展大規模治理行動的序幕已經拉開。
編輯:孫翠蓮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