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3日,圣誕將至,在充滿節日氣氛的上海,由中國水業勁旅上海巴安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2012上海?中水回用高峰論壇暨行業新標準發布會”在上海賓館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會議以“中水回用工藝探討”為主題,圍繞工業和市政中水回用的意義與工藝展開,并結合飲用水安全、污泥干化協同發電技術等行業熱點問題進行了熱烈地討論與交流;會議同時舉行了中國化工行業標準《石灰乳液自動配制成套裝置》(HG/T 4177-2011)的發布會,該標準由巴安水務負責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審核通過。
高峰論壇現場
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全國化工機械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張俊科,以及上海市排水處、上海市區環保部門、嘉興市規劃建設局等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市政設計院、水務集團、工業集團、金融機構、新聞媒體等100多位代表參加了論壇,共同探討行業發展問題。巴安水務董事長張春霖攜公司總工程師馬玉英、副總經理楊征等出席了會議,就公司的發展業績及技術工藝做了精彩報告。
巴安水務董事長張春霖在論壇開幕式上致歡迎辭,表示了對出席嘉賓和多年來支持公司發展的各界朋友的感謝,介紹了巴安水務在過去一年圍繞政府、人才、技術、資本、市場五個平臺建設所取得的突破。張春霖指出,公司在上市一年多以來,圍繞工業水處理、市政水處理、固廢處理及天然氣調壓站及分布式能源四大板塊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業績在2011年的基礎上有了巨大的增長,公司將肩負責任和使命,在建設美麗中國政策的指導下,繼續加速發展。隨后張春霖與參會人員共同觀看了公司的發展視頻,以全方位的視角詮釋了蓬勃發展的巴安水務。
十八大報告指出,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飲用水問題是要集中優先解決的問題之一。侯立安院士在會議上對“飲用水安全保障與膜法水處理”進行了專題報告,對飲用水安全面臨的挑戰、膜技術應用研究現狀和研究展望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刻剖析。侯立安介紹說,飲用水安全已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熱點,近年來我國水資源短缺、時空分布不均衡、水環境污染、非傳統安全威脅、傳統飲用水凈化工藝的局限和供水管網的二次污染等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對飲用水安全保障的高度重視。微濾、超濾、納濾和反滲透等膜技術以其去除污染物范圍廣、運轉可靠、設備緊湊、容易自動化控制等優點,被認為是最有前途的水處理方法之一。目前,“新型膜工藝流程設計與優化、新型膜材料與膜組件、膜分離機理、膜污染控制”幾個方面的研究是膜技術發展的新方向,這幾個領域的研究將進一步推進膜技術在飲用水安全方面更廣泛的應用。
上圖左:上海巴安水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春霖;圖右: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立安
在《石灰乳液自動配制成套裝置》標準發布環節,全國化工機械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張俊科指出了該標準發布的重要意義。該標準是巴安水務在自主研發的中水石灰法回用工藝及其配套的石灰儲存、計量等設備的基礎上申報制定,并于2012年7月1日正式實施。張俊科介紹說,“該標準的發布和實施,解決了業內石灰法長期困擾的問題,使經典石灰處理工藝得到推廣應用,將引導行業發展、整合社會資源、激活科技要素、推動自主創新、加速技術積累和科技進步,全國化工機械與設備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將在適當的時機組織有關單位對標準進行進一步地宣貫,以期為行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效益。”
記者發現,巴安水務自主研發的各項技術引起了與會人員的極大關注和興趣,在論壇最后的對話環節,與會人員就中水回用工藝技術路線、微濾成膜技術、市政污泥干化協同發電技術、水源地應急投加粉末裝置技術的相關細節同巴安水務代表展開了熱烈的討論與交流。
最后,在回答關于公司商業模式、資本運作和發展方向等提問時,張春霖董事長充滿信心的說,巴安水務下一步的發展,將在國家政策和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以創新為驅動力,促進公司結構的轉型。在2013年,公司將繼續推進微濾成膜技術的中試工作,加大新技術研發力度。同時,公司將逐步調整收入結構,從現在EPC、BT項目為主的模式向BOT項目投資轉型,提高公司的運營服務能力。在未來幾年,公司將繼續運用各種融資渠道促進業務發展,收入方面將保持高增速。
相關鏈接:
上海巴安水務股份有限公司是深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碼300262),公司主營業務涵蓋工業水處理、市政水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天燃氣調壓站與分布式能源四大板塊,是一家專業從事環保能源領域的智能化、全方位技術解決方案服務商。公司秉承以電力市場為基礎,以工業和市政為兩翼的一體化戰略方針,具體體現為環保能源領域技術研發、系統設計、系統集成、系統安裝、調試、EPC交鑰匙工程和BT、BOT工程項目等。公司堅持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發展戰略,致力于新技術和升級替代型技術的產業化推廣和應用,帶動公司業務的快速增長。在十多年來形成的“多技術路線、多產品類型、多行業應用”的巴安經營模式下,公司堅持“在發展中聚焦,在守成中創新”的發展原則,秉持“深耕水務事業,改善我們的環境”的理念。
編輯:鄭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