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上位規劃,科學合理指導“十三五”期間全市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提升城市發展質量,全面改善水環境,根據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市市政和林業局組織開展編制了《珠海市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獲市政府審批通過。
截至2015年底,全市已建成污水處理廠15座(東部城區5座,西部7座, 海島3座),總設計規模73.5萬噸/日。建有一座污泥處置中心,處理規模250噸/日。全市配套建設污水干管總長超過855公里。2015年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95.7%,主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泥基本得到無害化處置。
“十三五”時期,珠海市計劃新增污水處理廠規模49.578萬噸/日,新增污水管網246.1公里,新增污泥處置規模600噸/天,提標改造現有污水處理規模61.3萬噸/天。計劃新建污水處理廠12座,新增污水處理廠規模21.475萬噸/日,其中東部城區共新建項目3個(含在建的前山水質凈化廠),新增處理能力為16萬噸/日,西部地區共新建項目1個,新增處理能力為5萬噸/日,東部海島共新建項目8個,新增處理能力0.475萬噸/日。計劃擴建污水處理廠8座,新增污水處理廠規模28.103萬噸/日。其中東部城區擴建項目2個,增加處理能力10萬噸/日;西部地區擴建項目4個,增加處理能力18萬噸/日;海島擴建項目1個,增加處理能力0.103萬噸/日。計劃新增污水管網246.1公里。其中東部城區新增污水管網101.3公里,西部地區新增污水管網136.4公里,海島新增污水管網8.4公里。計劃在西部新建東西部污泥處置中心,處置規模600噸/天。計劃提標改造現有污水處理規模61.3萬噸/天。其中東部城區提標改造現有污水處理廠6座,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規模40.3萬噸/天,西部地區提標改造現有污水處理廠6座,提標改造污水處理廠規模21萬噸/天。
十三五期間,力爭實現城鎮污水處理率穩定達到95%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0%以上。污泥無害化處置率基本達到100%。
環境效益通過本規劃的實施,將改善整個區域內的環境衛生,隨著污水系統的完善及水質凈化廠的建設,將改變目前部分污水未經處理隨意排入水域的現象,從而珠海市相關河道及近海流域水質得到改善,其受益者是當地居民。
社會效益
城市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的建設將改善居民的生活環境,是保證珠海市環保城市的基礎。同時該系統工程也是政府為人民所作的重要實事工程,將會發揮出良好的社會效益。
本規劃的實施有利于保護相關水體和海域、提高本地區及周邊人民生活質量,所發揮出的社會效益是廣泛的、深遠的。
經濟效益
盡管污水治理工程并不直接產生經濟效益(污水再生利用目前主要用于河道景觀用水),但項目的實施將對周圍環境的保護有著廣泛的影響,有利于工業及旅游業的發展,把社會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目標協調好,將給珠海市的經濟帶來巨大的益處。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