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程度高:污水系統用電設備數量大,但通過DCS中控系統與PLC子站通訊,實現了較高的自動化控制水平,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且保證了系統的穩定可靠運行。
處理流程較長:由于前期設計時考慮比較充分,污水處理系統流程較長,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發現,部分單體可根據需要停止運行,也不會影響污水系統的正常運行。
6、和縣華騏化工污水處理廠
申報單位:安徽華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和縣華騏化工污水處理廠是和縣與馬鞍山市的重點建設工程,建設規模5000噸/日,占地23畝,項目投資5048萬,該項目由安徽華騏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融資、設計、建設和運營。
工藝流程圖
本項目地處安徽省精細化工園區內,園區企業眾多,產業結構復雜,各企業排放的廢水水質各異,大多具有酸度大、色度深、高氨氮、高鹽度、有毒物質含量高、水質水量變化大、可生化性差等特點,屬典型的有機有毒有害難降解的工業廢水,統一混合后直接處理較困難。為保證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各類企業廢水(主要是工業廢水)在排入園區污水處理廠之前,須各自進行預處理,且預處理排放標準必須達到園區污水處理廠統一納管標準(一般參考《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中三級標準)。
由于水量波動大及水質的難降解性,因而在工藝的選取上,考慮了較長停留時間的調節池,采用了傳統活性污泥法工藝(A2O)和新工藝(臭氧高級氧化+BAF)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對來水進行了較為徹底的降解,使園區企業產生的廢水能夠穩定達標排放。其中,處理出水的主要污染物指標COD≤50mg/L、氨氮≤5mg/L(大多數情況下能穩定在1mg/L以下)、總氮≤15mg/L、總磷≤0.5mg/L 。
7、杭錦旗億嘉環境治理有限公司30m3/h廢水零排放工程
申報單位:內蒙古久科康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8月20日,內蒙古久科康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與億嘉環境治理有限公司簽訂總承包合同,承建杭錦旗億嘉環境治理有限公司30m3/h廢水零排放工程,該項目位于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工業園區,設計規模為720 m3/d,投資規模為5000萬。進水組成:年產260萬噸羰基復合肥、120萬噸乙二醇、20萬噸甲醇項目的生活污水、生產污水、生產廢水等經過分質收集與處理后,進入回用水系統進行深度處理,回用水系統產生的濃鹽水作為工程項目的進水進行分鹽零排放處理。
項目工藝流程如下:
調節罐----高密池----砂濾---除碳器----離子交換----DTRO----MVR
項目優勢:
經過分鹽,產出高純度工業硫酸鈉和工業氯化鈉;產水水質良好、持續穩定,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業用水水質》(GB/T 19923-2005)規定的“敞開式循環冷卻水系統補充水”標準,不僅實現了該項目化工廢水的“零排放”與結晶鹽的循環再利用,也可以將此工藝技術應用到其他化工廢水的零排放與結晶鹽的循環再利用項目,打造為典型的示范工程案例。
8、寧夏紫光天化蛋氨酸二期中水和循環水補充水項目
申報單位:三達膜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該項目設計處理量為5000m3/d,投入使用后,每年可節省新鮮水消耗和減少廢水排放160萬m3。項目為零排放項目,為了提高后端MVR的蒸發效率及節約成本,業主要求對前端膜部分的回收率需達到90%,在復雜的進水水質條件下,經過工程人員的實地考察及對三類廢水各項水質的化驗,制定了主要由二期中水處理裝置、循環水補充水處理裝置組成的處理工序。
MBR池
本項目從預處理階段,運用了臭氧氧化單元,提高來水生化性;改良超濾系統,添加內循環,使其在進水COD過高的情況下,能夠穩定運行;反滲透系統,采用進水正反向流自動切換設計,進水的方向變換,減小膜系統的結垢傾向;成本控制方面,使用電子阻垢儀,減少了30%~50%的阻垢劑的投加量。
9、安陽化學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終端污水處理站總承包項目
申報單位:嘉誠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本項目為安陽化學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終端污水處理站總承包工程。終端污水處理站建設規模為處理污水15000m3/d,由兩套并列的生物處理系統組成,每套生物處理系統中污水依次經過反硝化池、厭氧氨氧化池、亞硝化池、硝化池進行處理,經處理后排水符合《省轄海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41/777-2013),并達到以下指標:出水氨氮4月~10月≤8 mg/L、1月~3月和11月~12月≤10 mg/L,COD≤50mg/L,SS≤50mg/L。
工藝流程圖
本項目水處理站建設規模為處理污水15000m3/d,主要由預處理系統、生物處理系統、污泥處理系統、加藥和消毒系統組成,生物處理采用先進的硝化-反硝化和亞硝化-氨氧化組合工藝,具有節省碳源堿度、耗氧量少、反應時間短,污泥生成量少等優點。
10、上海金山衛污水廠改擴建工程
申報單位: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金山衛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原有一期工程設計規模為2.5萬m3/d,原有處理工藝為:初沉池+調節池+兼氧酸化+兼氧沉淀+氧化溝+二沉池,污泥經過濃縮后脫水外運或焚燒。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