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繼續構建支持PPP模式的外部環境
一是加強咨詢機構庫建設,充分發揮專業機構在推廣PPP模式中的積極作用。去年底,我們第三次通過省政府采購平臺招選了10家,累計達到43家知名度較高的咨詢中介服務機構進入省PPP模式專家機構庫,為我省的PPP項目提供專業咨詢服務【蘇式PPP · 咨詢機構篇】。通過培訓、滿意度調查測評等方式促進專業咨詢機構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服務技能,打造優秀品牌,更好地服務江蘇PPP市場。總體來說,庫內咨詢機構大部分較為專業,能按照財政部及省里對PPP項目的要求,從項目評估、方案制定、兩評論證、招標采購、合同制訂談判等各環節為PPP項目提供較高質量的咨詢服務。可以說,每一個落地的PPP項目,背后都有一家咨詢服務機構提供專業技術支撐。
二是創新PPP項目推介方式。2014年、2015年,我們先后兩次召開了規模宏大的試點項目推介大會,邀請省內外社會資本、金融機構進行交流對接。2016年,我們創新方式,在全國首次采取網絡新媒體平臺推廣介紹我省2016年PPP試點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我們積極利用新媒體的傳播優勢,在省財政廳的微信公眾號上分8期推出2017年省級26個試點項目,在節約成本的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鹽城市連續兩年堅持召開PPP項目推介會,吸引了海內外社會資本的廣泛參與。
三是加強PPP國際交流合作。去年下半年,省財政廳組織了“江蘇財政管理考察團”,赴日本、加拿大就PPP模式推廣開展學習考察交流,借鑒發達國家開展PPP工作的經驗。今年8月,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代表團由國庫財政廳廳長帶隊,赴我廳就PPP模式進行對口工作交流,并對我省財政部示范項目“鎮江海綿城市項目”和“南京城東污水處理廠項目”以及省政府采購中心進行了實地考察和交流。
四是借助第三方機構力量加強對PPP模式的總結研究。為總結我省PPP工作取得的經驗,宣傳PPP改革成果,從而進一步推動我省PPP工作,今年我們聯合省社科院合作開展了《江蘇推進PPP項目相關問題》課題研究。課題通過對我省部分重點PPP項目的調研,從不同的側面進行總結提煉歸納,深刻揭示PPP模式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積極影響,形成專題報告報送省委省政府,并向社會公開發布。在此基礎上,我們將在今年適當的時候召開“江蘇PPP發展高層論壇”,以擴大社會影響,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年來,在全省范圍內,PPP模式已迅速從理論走向實踐,從探索走向成熟,逐步成為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機制、新方式,成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動力、新引擎,成為財政改革創新的新亮點、新舉措。我省PPP項目的實施對激發社會資本投資活力,促進經濟平穩增長;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能力,提高公共服務質量和效率;提高政府治理能力,促進政府職能轉變等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積極成效。我們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果,離不開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離不開財政部金融司的悉心指導,更離不開全省各級財政部門、項目實施單位以及咨詢中介服務機構的積極參與和辛勤付出。在此,我代表省財政廳向大家表示衷心地感謝!
二、我省PPP模式推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總體來看,我省推進PPP模式是規范的,但是當前PPP項目在運作中的一些普遍性問題在我省也有出現,主要包括:
(一)部分地方對PPP模式的認識不到位,把握不準確,借PPP之名擴大投資建設規模。有的地方領導把PPP模式片面地理解為單純的融資渠道,把地方要建的項目都包裝成PPP項目,人為地擴大PPP的應用領域,把房地產等純商業化項目、開發區的工業廠房等純產業化項目以PPP的名義實施。有的地方一個PPP項目涵蓋了六、七個領域,投資規模動輒上百億,把PPP搞成了“大雜燴”。還有的地方層層建立PPP項目庫,造成了PPP項目盲目過快增長,不利于上級監管和信息公開。這些現象引起了高層的關注,在社會上也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二)部分地區存在財政承受能力風險。對于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不得超過當地財政預算支出10%的規定,一些地區把關不嚴、執行不力,部分地區近年來PPP項目數量多、增長快,存在過熱現象,尤其是純政府付費項目比重較大,其PPP項目的財政支出責任已經接近10%的紅線,個別地方已超過10%,值得引起高度重視。
(三)民營企業參與程度還不夠高。在現階段各地推進實施的PPP項目中,大部分落地的項目投資主體以及大部分項目投資,還是來源于央企,而民營企業的參與程度還比較低。由于PPP項目的合作期限一般都超過十年甚至更長,所以社會資本必然會面對政府換屆可能帶來的PPP項目后續付費難、執行難的問題,而PPP相關立法的滯后無疑會影響民營企業投資PPP項目的信心。另一方面,民營企業參與PPP項目與央企相比也存在著一定的劣勢。從客觀來看,有些PPP項目的投資規模比較大,招標時設置的門檻過高,對企業資產規模、凈資產規模、授信額度、利潤總額都有一定的要求,從而限制了一大批中小民營企業的參與。而且民營企業融資成本往往更高,周期更長,很難與央企競爭;從主觀來看,一些地方的政府領導長期以來更喜歡和央企合作,以降低風險,也影響了民營企業的參與。
(四)社會資本方選擇不夠精準。有的PPP項目把當地國企確定為社會資本,不能真正體現政府和社會資本的合作;有的項目社會資本看中的是建設工程,瞄準的是施工利潤,對運營管理不感興趣;有的項目社會資本既不參與項目建設,也不參與運營管理,僅僅是財務投資人,不符合PPP的核心要義;少數地方仍然存在行政干預選擇社會資本方,被迫采取單一來源的方式采購,競爭機制難以到位。
(五)PPP項目實施方案有待優化提升。PPP項目實施方案是PPP項目的核心文件,但從各地上報的PPP試點項目方案看,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如有的項目收入、成本測算不匹配,收入打的低,支出打的高,造成政府性付費或缺口性補助虛增,加大財政支出責任。有的項目績效管理弱化,財政付費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力度不大。還有的項目資本回報率偏高等等。
(六)PPP能力建設還需要加強。一些地方財政部門和實施機構,對PPP模式的政策制度和操作流程還不完全清楚,同時缺乏必要的PPP工作專職人員,工作跟不上節拍,目前還不能完全履行PPP管理的職責,特別是對PPP方案的一些核心問題還沒有搞明白,對專業咨詢機構的依賴性比較強。有的地方財政部門至今對PPP工作還沒有入神,好像這項工作與他無關,可以說是門外漢,四年來沒有一個項目落地,將來可能會受到不作為的追責。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