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咨詢機構情況看,能力建設也亟待加強,有的入庫機構至今一個項目也沒有參與。有的咨詢機構的服務質量不高,人員素質、專業水平跟不上,PPP項目方案照抄范本,缺乏大量的數據測算,實質性條款簡單描述,操作性不強,績效管理內容過于弱化。個別機構甚至違反職業道德,存在利用入庫資質將服務合同轉包給其他機構以及同時為政府和社會資本服務,兩頭收錢等行為。為掌握咨詢服務機構的執業情況,2016年底我們組織市、縣財政部門對前兩批入庫的33家咨詢機構進行了測評,從測評結果看,咨詢服務效果滿意的有10家,良好有15家,咨詢服務質量較差的有8家。
以上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推進我省PPP規范發展的障礙,我們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切實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確保我省推廣PPP模式工作健康持續發展。
三、下一步PPP工作的主要任務
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PPP模式是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項重大改革創新舉措,是積極應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實現“穩中求進”總基調的內在要求,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各級財政部門的同志要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勇于擔當,認真履職,總結經驗,完善制度,繼續推動PPP工作沿著正確的道路向前邁進。
中央始終將PPP定位為一項長期性、系統性的改革,當前提出的一些政策要求,是對短期內一些錯誤認識和違規行為的修正,有利于PPP事業的長期、健康、可持續發展。因此,我們要繼續堅定不移推進PPP改革,繼續嚴格規范開展PPP事業,進一步取得更大成績,發揮更大的效益。
(一)要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推動PPP模式健康發展。
前不久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和全省金融工作會議以及財政部召開的規范PPP工作座談會對PPP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財政部印發的財預﹝2017﹞50號文件和財預﹝2017﹞87號文件以及省政府最近出臺的蘇政發﹝2017﹞124號文件,對推廣PPP模式都有明確的規定。其核心的精神是在推廣應用PPP模式的同時,防止借PPP之名擴大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增加地方財政債務風險。各級財政部門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把握,把思想認識統一到中央和省的文件精神上來,準確把握PPP模式在“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方面的定位,堅定不移、毫不動搖地把推廣應用PPP模式引向深入,嚴禁各類借PPP模式變相舉債融資的行為,堅決防止把PPP模式異化為地方政府新的融資平臺。地方政府參與PPP項目時,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諾回購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擔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損失,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會資本方承諾最低收益。PPP項目應以社會資本或項目公司為融資主體,地方政府不得提供擔?;虺鼍呷魏芜€款承諾。不論什么地方,出現違反規定的行為,都將會受到嚴肅追責和查處。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中央和省的最新要求,近期省廳將出臺進一步規范我省PPP管理的實施意見。
(二)從嚴規范我省PPP項目庫管理。
PPP項目庫管理,是PPP運作的第一道環節,必須從嚴管理,規范操作。
一是要劃清界限,把符合PPP內涵要求的項目納入到項目庫管理。即屬于政府職責范圍內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項目,有現金流的項目,合作邊界清晰、市場化程度較高、社會資本管理和技術相對成熟的項目。第一條是基本要求,凡不屬于政府職責范圍內的項目,一律不得列入。省廳將加大對入庫項目的審核力度,對“兩個強制”項目、政府平臺存量項目以及有現金流、使用者付費項目優先進入PPP項目庫;對于無現金流、完全政府付費的項目從嚴從緊控制;對前期PPP項目數量較多、地方政府支出責任占比較高地區申報的項目從嚴從緊控制;對政府債務負擔較重,債務問題突出地區申報的項目從嚴從緊控制;對無運營內容、無績效考核機制、社會資本不承擔項目建設運營風險、不屬于公共服務的純商業化項目等不得納入省PPP項目庫。
二是所有的PPP項目都要納入省PPP項目庫管理。
各級財政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各轄區篩選擬采用PPP模式的項目,編制當地PPP項目申報入庫計劃,經本級政府批準后,報省財政廳審核入庫。省財政廳PPP辦公室會同省級行業主管部門進行審查論證,將符合要求的項目列入全省PPP項目庫。未申報進入省庫或未通過入庫審核的項目不得冠以PPP項目的名稱。已納入地方庫的項目,符合要求的可申報入省庫。
三是加大入庫項目信息公開力度。
在申報入庫的同時,各級財政部門應將項目信息錄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并提交省財政廳審核,通過審核的項目信息將在財政部PPP中心外網上公開。應根據PPP項目進展,及時在信息平臺上填報各階段信息,重點應公開項目實施方案、物有所值評價、財政承受能力論證、項目采購文件、項目合同等關鍵內容。我們將加強對信息公開的監督管理,對公開不及時的項目進行通報,情節嚴重的將清退出省庫。
四是完善PPP項目庫動態管理制度。
我們要堅持“有進有出”原則,落實動態調整機制。下一步,我們要對已入庫尚未實施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對于已經不符合PPP運作要求或已經明確不采用PPP模式的項目,清理后報省廳認可及時退出,也為我們騰出空間,讓更需要采用PPP模式的項目入庫實施。
(三)加強對PPP項目實施方案的審核,嚴守10%財政支出責任“紅線”。
各級財政部門要加強PPP項目方案審核,各地要按照“投資最省,成本最低,效率更高”的PPP模式標準嚴格把關,重點對物有所值、財政承受能力兩個“評價”、實施方案中的股本構架、收支測算、收益分配、政府支出責任、風險分擔、定價調價機制、政府采購、融資成本、資本回報率、績效管理、退出機制等進行嚴格把關,真正實現PPP項目的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物有所值、績效導向目標。省以上試點項目方案繼續實行由省財政廳審核把關,并通過省級平臺實施采購。我們要不斷優化、完善“六大管控機制”,嚴把項目質量關,打造更多的PPP規范樣本,同時要縮短備案審查時間,講究工作效率。為了提高區一級PPP項目質量,充分發揮省轄市財政部門的職能作用,從現在起對區一級已入省庫、未列入省試點的PPP項目,其實施方案由設區市財政部門實行備案審查,在市級采購平臺采購社會資本,希望市財政擔當起來。
要加強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管理,建立健全財政支出責任臺賬,及時記錄當地財政對已簽約實施PPP項目的各項財政承諾。這次培訓班結束后,省廳將專門下發文件,提供臺賬的標準版本,各地都要有實實在在的、按照會計賬本管理的、既有當期數,又有累計數的臺賬,長期保存。要強化財政承受能力論證10%“紅線”的硬性約束,統一執行口徑,當PPP項下財政支出責任達到當年一般預算支出10%時,一律不得安排新的PPP項目。我們將建立PPP項目財政支出責任統計監測體系,對接近或超出10%紅線的地區進行風險預警。
(四)進一步完善PPP融資支持基金使用管理。
2015年我省率先在全國成立了省級PPP融資支持基金,由財政引導發起,社會資本參與,市場化運作,實現了當年組建、當年投放運營,收到良好效果。根據財政部對政府投資基金的定位和管理要求,下一步我們將對省級PPP融資支持基金進行完善和調整。總體思路是,修改社會資本出資人的投資回報方式,修改基金的投放方式,由原來的股權債權投資,修改為股權投資,取消債權投資方式等。我們將按修改后的辦法繼續做好基金的投放和運營管理工作,支持各地PPP項目融資。中政企江蘇省PPP合作基金仍按原辦法執行。
(五)加大力度支持民營資本參與PPP,提高民營企業參與我省PPP項目合作的占比。
推廣PPP模式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激活民間投資,充分利用民營企業的資本、技術和管理優勢,來提供公共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水平。我們要按照中央和省關于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最新要求,制定出臺支持鼓勵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的政策,把更多的獎補資金用于吸引民營資本上。同時,要加強對政府采購平臺的監管,防止和糾正設置過高門檻,排斥限制民營資本的傾向。各級財政部門應進一步加大對民營資本的支持力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當地PPP項目,激發民間資本投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熱情。在方案制定階段,凡適合民營資本參與的PPP項目,要有相關的鼓勵民營資本參與的內容表述;在項目采購階段,不得通過央地合作、招商引資、框架協議等形式規避合法的政府采購流程而指定央企來作為社會資本合作方,也不得通過設置與項目投資不匹配、過高的注冊資本、凈資產、銀行存款等不合理的資格門檻將民營企業排除在外。我們還要暢通與民營企業的信息交流溝通渠道,讓廣大民營資本及時知曉PPP模式相關的政策、制度,及時了解PPP項目信息,及時搭建民營資本與PPP項目合作的平臺,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進一步提高民營資本參與PPP項目的占比。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