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上,還會圍繞企業高質量發展與公共服務的平衡統一、品質提升與需求供給等熱點話題展開交流并分享實踐。
生態化融合
進入生態社會以后,所有產業上下游都是共同創造社會價值的體系,水務鏈條在融合,水利和供水在融合,污水與供水融合,供水已經很難獨善其身。
近日中國水網對101家環保企業2018年報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以供水為主業的企業中,瀚藍環境、洪城水業和興蓉環境分別是年收入48.48億、43.77億和41.59億排名靠前,同比去年分別增長15.38%,、23.52%、11.48%。
簡單分析這三家企業的發展路徑不難看出,他們在供水主業外積極通過收購、合作等手段,將業務范圍延伸至污水、燃氣甚至固廢、大氣領域,在業務版圖及產業鏈不斷擴張,達成了良好的業績。
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在2018供水高峰論壇上曾表示:供水企業通過生態化合作優勢,不僅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同時也會打開企業的管理提升空間。
本次論壇上,還將擬邀薛濤作為發言嘉賓,講述后PPP時代中,地方水務國企如何改革迎接新機遇等話題,同時邀請行業領軍企業對國企改革出路與發力要點及上市水務企業動能再思考等話題深度對話。
創新科技 用智慧的手段降本增效
隨著市場變革的加劇,細節在競爭中的作用凸顯。供水企業需要通過管理模式調整、員工結構優化、能效管理提升等持續降低與業務相關的營業成本,保障利潤率。要建立起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標準,持續不斷的創新、引入數字手段是行業普遍認同的方向。
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創新現已日趨成熟,并在不斷為整條供水價值鏈創造新的機會。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已經成為企業的重要資產,甚至是核心資產,數據資產及數據專業處理能力將成為水務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供水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形成的數據積累,在智慧水務的幫助下可以發揮出未知的價值。
在運營管理方面,信息化手段的廣泛應用極大提高了供水企業的運營效率和管理水平,不論是在生產調度、設備管理、客戶服務、管網管理、等業務模塊,還是財務資金、人力資源、行政辦公等職能模塊,都可以看到大量成熟的信息系統。
供水服務將加速向智能化邁進,想象空間還包括智能應急預警及應對,智能水質監測檢測系統,智能水廠(無人或少人值守),智能客服(客服機器人),智能抄表等,越來越多的人工將解放出來,轉向服務崗位,這些人力資源將去更好的進行深度的顧問式服務,滿足更高品質的需求。
如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已經跨界進入智慧水務領域,將大大縮短智慧水務發展周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行業迫切需要形成一個生態鏈,把數據孤島壁壘打破,讓每個系統聯動起來,發揮出大數據分析的力量。
如何精細化管理、如何利用智慧化降本增效是行業始終需要面對的課題,論壇上將圍繞供水企業管理與提質增效、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等話題深度交流并分享實踐。同時企業還可以從技術創新展示、先進的解決方案中找到適合企業的效能提升模式,整合升級產業鏈條,激活未來發展的新動能。
2019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年,供水行業責任重大。同時,這一年,新舊動能轉換的改革也正在供水行業火熱進行;降本增效、質量提升依然是重中治重。在這樣的背景下,E20供水圈層將攜手福州水務、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與行業優秀力量一起,為改革注動能,為創新提增效能。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