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營商環境評價標準的發展
如前情所述,科學的評價城市的營商環境有利于城市的管理者和居民去綜合比較城市發展情況,從而更加有效的推動營商環境的改善。在2005年,我國針對營商環境的評價主要是圍繞著各大經濟開發區,如《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硬環境評價指標體系》。近年,隨著對營商環境認知的加深,《中國營商環境試評價方案》也成為各地第一輪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的對照指標。報告方面,除了世界銀行的報告之外,相對官方的報告還有以研究地方營商環境為主的由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評價報告》。
4
營商環境是如何成為“放管服”的主要抓手?
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逐漸推進,原有的政府職能特別是經濟管理職能出現了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形勢的狀況:機構臃腫,層次重疊,手續繁雜,效率極低。自黨的十三大(1987年)開始,便開啟了對政府職能進行新的界定,以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的共同利益為出發點。再到黨的十九大報告“轉變政府職能,深化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我國已經歷了長達 40 年的政府職能改革。
同期,隨著時代經濟背景的變化,營商便利度與法制監管方面的共生性尤為突出。因此,創新體制機制、強化協同聯動、完善法治保障,為各類市場主體營造良好環境的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與 “放管服”同路而行,成為政府職能轉變, 服務型社會建設的有力抓手。
5
當營商環境提到供水時,其實是在說什么?
不妨我們先從“獲得用水”評價指標、《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北上典型案例三個方面簡單分析一下,當前對供水行業有哪些方面的要求:
“獲得用水”評價指標是通過用水報裝程序、流程、時間成本、業務辦理透明度、企業用水支出這五方面考察供水企業對業務的優化程度和工作能力。
《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明確指出了對公用事業單位的在公開服務標準、資費標準等信息公開,服務透明化的要求;此外,政府有關部門加強對公用企事業單位運營的監督管理更是體現了對公用事業單位績效的把控。
在分析北上的“獲得用水”改革典型做法中(優化營商環境| 參考北上的典型做法就能“一勞永逸”了嗎?),筆者認為直擊用戶獲得感的解題思路才是協助公用事業的“答題寶典”。舉措背后直戳用戶“獲得感”才是關鍵。
基于以上分析,在助力營商環境優化中,公用服務真正面臨的問題不是面對市場,而是提質增效的升級服務。當下,西安、山東等地打出了建設金牌“店小二”的優化營商環境口號,重在激勵職能部門改變“坐商”習慣。那么,當供水事業在助力營商環境的時候,主要任務是什么?筆者的答案是服務轉型。
6
用戶眼中的供水人
在助力營商環境發展過程中需要仔細分析,營商環境真正對供水服務的需求是什么。供水事業在營商環境中提供的服務同樣可以按照硬環境和軟環境進行劃分(見圖.2)。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供水企業與客戶相互確認只需一刻,而供水企業所能展現給用戶的則是其日積月累的供水的硬實力和服務軟實力的微妙結合。

圖.2 供水事業在營商環境中提供的服務
春江水暖鴨先知,落實市場主體的需求,增加獲得感是營商環境優化的重要目標。供水事業如何提升服務,向用戶和當地政府傳遞更好的感知,至關重要。精確優化后端儲備,系統性提升供水服務,正確傳遞“三感”(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將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擺在供水人面前的挑戰。
此外,在公共的營商環境中,供水事業的角色不僅是公用事業的一份子,也是市場主體的一部分。如何保證公用事業在這片春江里健康地遨游,還需要社會各界相互引導,彼此促進,共同營造大環境的優化。《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獲得用水”白皮書》正在編寫中,如果您想通過我們分享“那些年,與營商環境、獲得用水的那些事兒”,推動營商環境建設走向更為科學、合理的方向,歡迎聯系:010-88480333。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