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法修訂草案對差別化收費機制的探索和推行的再次重申,也進一步推動了前端循序漸進開展分類,讓垃圾分類受關注的同時,迎來有法可依。
而全面垃圾收費的號角,也伴隨著垃圾分類的“再擴容”和固廢法修訂案的再次強調被正式吹響。通過全面建立覆蓋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加快建立有利于促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將成為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重要突破口。
去年,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提出,2020年底前,全國城市及建制鎮全面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這意味著,垃圾分類和收費改革將并行。
生活垃圾收費機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過垃圾收費培養市民污染者付費的意識,借助經濟手段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目標的實現。
通過全面建立覆蓋成本并合理盈利的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加快建立有利于促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激勵約束機制,將成為垃圾分類工作的一個重要突破口。在生活垃圾收費機制的探索方面,我國不少城市已做出了先行實踐(相關閱讀 垃圾收費| 香港來了,北上廣深還會遠嗎?)。如寧波已經做了很好的探索,由世界銀行貸款,E20環境平臺作為咨詢方開展的寧波市生活垃圾收費機制研究項目已前瞻性地采用了垃圾收費+垃圾分類相輔相成的思路,并提出了“差別化”、“精細化”及“超量加價”原則。(相關閱讀 破題垃圾收費難:寧波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機制研究項目啟動)
薛濤認為,垃圾分類一方面財政要補貼,但還要在制度上好好建設。要做好垃圾分類,需要老百姓參與,要打通干物質回收的鏈條,高品質濕垃圾如單位廚余要盡量合理回收利用,政府要適當補貼。垃圾收費的政策要跟上,對垃圾分類進行鼓勵。(相關閱讀 垃圾不分類將被收“高價” 未來個人垃圾費將大漲?)
五、一大波國資入股,一大波領跑民企易主
國企接盤民企上演“穩準狠”,國與民深入合作,產業進入現金流為王時代
1、【818】被三峽集團選中的國禎環保:民企何以參加長江大保護?
10、聯動國有資本打響生態環境“保衛戰” 匯鴻集團擬15.6億元參設江蘇省環保集團
11、注冊資本50億 廣西環保集團揭牌并與博世科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事件
2019年,國資入股民營環保企業的頻度依然不減。不僅“土著”環保民營企業的老大哥碧水源在2019年引入了戰投中交集團,還有一大批環保龍頭企業在2019年完成了大股東易主,不僅備受關注的東方園林迎來了國資大股東的正式入股,還有如環能科技(現“中建環能科技”)、清新環境以及錦江環境(現“浙能錦江環境”)(相關閱讀:2019年這些環保企業易主,背后的四點深意)等等,這些老牌的環保企業均在2019年度易主,迎來國資大股東的入股。環能科技、錦江環境在迎來國企大股東入股后不久,也分別正式更名為“中建環能科技”、“浙能錦江環境”,走上發展新起點。
而同樣在2019年完成易主,成功引入三峽集團入股的國禎環保,也獲得了長江環保集團的大力支持,將積極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背靠“三峽”這棵大樹,發展向好,是2019年度最受關注的國資入股事件之一。
此前國資成功融合后的啟迪桑德(現“啟迪環境”)也在2019年有了進一步的融合和變化。雄安管委會及雄安基金公司通過受讓股份及增資的方式成為啟迪控股的重要股東,交易完成后,清華控股和“雄安陣營”對啟迪控股的持股比例相同,啟迪環境變更為無實際控制人狀態。“將校企改革與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有機結合”。
同時,2019年,地方國資集中組團盯上大環保布局的趨勢也很明顯。江蘇及廣西都分別在2019年年內,組建了自己的地方性環保集團,兩大環保集團注冊資本均為50億。大環保平臺成立后,將梳理整合地方相關國有資產梳理整合。這種能迅速集結優勢資源的操作,讓地方級環保戰隊的競爭能力穩穩占據高位。
據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包括遼寧、陜西、浙江、廣西、青海、內蒙古、重慶、江蘇等在內的八個省市完成了地方環保集團的組建。這些地方性環保集團將承擔起政府生態環境重大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的任務,最大限度的發揮資本優勢,以及對政府和市場等資源的集結和整合。
提示產業關注
環保相關政策法規的密集出臺,以及環保督察力度的加大和常態化,各級政府對生態環境及環保產業的發展愈加重視。同時,環境產業競爭愈演愈烈,項目綜合性變強,資金凈額變大。
而近年來,環境產業流動資金的市場周轉環境很不樂觀,部分大型環保公司出現資金鏈斷裂。環保上市公司中,有80%以上現金流是負的。而2018年,受融資環境大幅收緊的影響,部分環境企業隨之出現現金流緊縮、債券及債務違約等一系列問題,甚至有些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一些現金流良好的企業則在“逆境”中脫穎而出,如凈現金流相對良好的上市水務民企鵬鷂環保,據其日前發布的2019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9年歸母凈利潤為2.90億元至3.05億元,同比增長72.37%至81.29%。(相關閱讀:鵬鷂環保 2019年凈利預增超七成)
盈峰環境副總裁兼董秘劉開明曾表示,環保企業如何在資金上配置或者說如何利用資本市場,使公司現金流達到比較健康的狀態,這是最重要的,做企業做環保企業現金流是第一位的。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