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哈薩克斯坦的計劃,預算外資金將包括PPP、發展機構貸款(二級銀行、國際金融組織、哈薩克斯坦開發銀行)、國家擔保借款、私人投資、投資者自有資金等。貸款償還來源又包括預算資金、水費(如“以投資換水費”計劃)、PPP合同框架內對私人合作伙伴的成本補償、優惠融資計劃、利率補貼及其他國家支持措施。
基于此,這些水務項目根據優先等級分為37億美元的A類和4.6億美元的B類,后者的實施有賴于合適的資金條件,而49個污水處理項目皆屬B類,意味著市場參與者可以通過開發性金融機構促成DB合同,私營建筑承包商也可以通過DBF合同進入哈薩克斯坦污水處理市場。而且類似機會將長期存在,至少可以持續到哈薩克斯坦對蘇聯時代基礎設施全部完成現代化改造,從而構成一大亮點。
若著眼于當下的2025年,則除了關注前面提到的管網現代化改造修復計劃中的5000公里供水管網和2800公里排水管網將在下半年啟動融資和招標工作外——工業和建設部估計全國有49%的管網狀況不佳,有6.7萬公里需要替換——還有阿克莫拉、卡爾古蒂、卡拉烏濟亞克、大烏津四座水庫的新建項目;超過3400公里的灌溉運河現代化和數字化改造項目;為153個村莊即42.3萬人提供優質飲用水的12個輸水管道項目和52個居民點的集中供水項目。
03.市場需求側:三類業主多個金主
如前所述,哈薩克斯坦的水務基礎設施建設需求在各州并不相同,因此在了解全國市場總量的同時,還應對以州甚至以城市為單位的區域市場進行甄別,例如污水處理方面,全國八十九座城市中,有六十七座需要新建、(現代化)改建和重建設施,以提高市政服務質量和預防生態風險,維護環境狀況。
鑒于潛在項目業主的分散性,本文只例舉在PPP方面較為積極又各具特點的三個代表——服務對象分別為首都阿斯塔納市、面積第二大州卡拉干達的首府卡拉干達市、人口第二大州江布爾的首府塔拉茲市——在“十五五”同期隨項目發標涌現的其他業主可在此基礎上完善和調整客戶畫像。
第一家是直轄市公用事業單位代表Astana Su Arnasy,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中葉,當時的阿克莫林斯克市(現首都舊稱)首次建成供水管網,排水系統也稍后落成,如今該市水務設施已經從日出水量僅8萬立方米的幾口水井發展至可為首都150萬人口提供服務的大型企業。該公司于2025年5月剛剛完成污水處理服務價格調整。
Astana Su Arnasy于2025年5月開始實施新的污水處理費,水費平均每年有大約2-3%的上調。另外,阿斯塔納市政府在2025年計劃為環保項目撥款224億堅戈,為供排水等公用事業撥款209億堅戈,數倍于上一年的撥款金額。這些舉措對水務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提供了一定的資金保障。
第二家是有限責任公司代表Karaganda Su LLP,其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成立的卡拉干達供水和污水處理部,在多次重組后,最終經過Vodokanal OJSC的破產和Karagandy Su LLP的收購,于2005年前后形成了今日的自然壟斷主體,主要為卡拉干達市及其衛星城特米爾套市的消費者提供供水和污水處理服務。
Karaganda Su LLP目前有15個分支機構和1633名員工,管理著1119公里的供水管網和737公里的污水管網,65萬立方米/日的供水項目和23.2萬立方米/日的污水項目,96座供水泵站和13座污水泵站。該公司于2025年2月剛剛完成供水和污水處理服務價格調整。
第三家是州內公用事業單位代表Zhambyl Su,塔拉茲市政府全資擁有的公用事業公司,也是該市唯一的供水和污水處理服務提供商——之所以與州同名是因為塔拉茲市在1938-1997年間用名江布爾——因為城市本身歷史悠久,所以水務基礎設施也老化嚴重,甚至工藝落后,急需改革改造。
并非巧合的是,以上三家業主在推進項目過程中都得到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資金支持。例如2025年3月,該行批準提供一筆最高可達1.052億歐元的主權擔保貸款,用于卡拉干達市計劃建設的可為50萬人口服務的污水處理廠和污泥處理廠,前者包括污水泵站的現代化改造,后者包括厭氧消化設施及利用所得沼氣發電和供熱的設施。
該行還批準提供一筆最高可達7240萬歐元的主權擔保貸款(另外1600萬歐元由江布爾州政府提供),用于塔拉茲市計劃建設的一座可為30萬人口服務一座8萬立方米/日的現代化污水處理廠,以替代該市一直沿用的存在地下水污染隱患的氧化塘工藝,減少阿薩河和相關灌溉渠的污染,而脫水污泥計劃實現農業回用。
除了歐洲復興開發銀行外,歐洲投資銀行還承諾與法國開發署合作為咸海的水資源管理提供1.75億歐元資金,后者還為巴爾喀什湖流域可持續水管理總體規劃制定提供135萬歐元支持;歐亞發展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綠色氣候基金等也有意利用哈薩克斯坦和其他中亞國家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6方面存在的資金缺口探尋商機。
04. 市場供給側:三路玩家九個提示
作為中亞的優質市場,哈薩克斯坦除了本土企業外,更吸引了以國家或區域為單位的各路競爭對手,其中又以歐洲的三套策略最為激進——中亞除了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兩個小國外,都或多或少面臨干旱缺水的問題,所以企業在選擇目標市場時更看重市場本身的質量。
一是跨國集團單打獨斗占據高地,特別是法國和西班牙這兩個水業強國的企業,例如Aqualia最近與哈薩克斯坦副總理商談市場準入和污水處理項目參與事宜;蘇伊士也在通過商務洽談探索管網修復項目,并被邀請在哈薩克斯坦設立辦事處。
另外,芬蘭企業在哈薩克斯坦已有污水處理項目,荷蘭企業也有意在阿克套市建設15萬立方米/日的脫鹽項目。未來歐洲企業還可能通過洪水預警系統開發、再生水利用、漏損率降低、數字平臺追蹤、水務設施數學建模等進一步開發哈薩克斯坦市場。
二是倡議框架孵化催生項目合作,歐盟力邀哈薩克斯坦參與重點支持氣候變化、數字化轉型、公共衛生等戰略領域的“地平線歐洲”研究和創新計劃,德國也承諾在“綠色中亞”倡議下與哈薩克斯坦擴大合作。
在中亞范圍內,瑞士“藍色和平”倡議已涉足水文外交、水資源管理區域項目和水務專業人員能力建設等;“中亞可持續能源互聯互通”計劃和“歐洲水資源、能源與氣候變化”倡議也有吸引水務投資和促進創新的試點項目。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