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改制發展紀實報道
2004年3月1日,北京首創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與馬鞍山市自來水公司全面合資項目——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運營,譜寫出了其發展史上最重要的一刻。至此,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正式由一個國有企業轉變為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的合資企業,為該公司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體制活力,翻開了馬鞍山市供水事業的新篇章。合資三年多來,該公司緊緊圍繞“轉變觀念、強化管理、安全供水、效益為先”的經營指導方針,從機制轉變、制度創新、管理深化上尋找著力點,實現了引制合資的平穩過渡,企業各方面工作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大膽改制:鋪就重生之路
原馬鞍山市自來水公司全面合資前是一個具有近50年歷史、日供水能力達33.5萬m3的中型供水企業,是一家地地道道的老國企。為盤活國有資產,轉變運行機制,提升服務水平,提高運營效率,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并舉,馬鞍山市政府引入市場機制,對公用事業單位之一的原馬鞍山市自來水公司進行了大膽的改制,并于2004年3月完成了全面合資,成立了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全面合資的新公司總注冊資本1.5億元,其中原市自來水公司持股40%,首創股份持股60%,并授予合資公司30年特許經營權,在該市規劃范圍內獨家的、不受干預或限制的從事供水生產和銷售業務,并在特許期限內接受政府的行業監管。
深化管理:體制煥發生機
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后,公司經營層以母公司北京首創股份有限公司為依托,抓住改制機遇,革故鼎新,興利除弊,大力推進管理創新與變革,聘請了全國著名的專業管理咨詢公司進行管理整合,構建起起高效的組織機構框架;將二級機構編制數精減31%,并重新優化業務流程;中層管理人員崗位編制數減少46%,中層管理人員全部競聘上崗,一批優秀青年骨干脫穎而出;實行定編定崗定員,“以崗定薪,崗變薪變”;推行全面的績效考核體系,提高工作效能;先后制訂出臺生產安全、人力資源、財務統計、行政管理等各類管理制度65項,內部管理由規范向深化推進。同時,注重內部人力資源開發和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在引進專業人才的同時,建立了有效可行的企業培訓體系?!斑x人、用人、育人、留人”的理念日益貫穿企業人才建設機制,人力資源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內容不斷深化,各項體系建設有效推進,極大地提高了該公司的整體管理服務水平和市場競爭力,企業蓬勃發展,處處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提升服務:市民享受實惠
企業要占領和發展市場,沒有自己的服務特色,是很難取勝市場的。該公司成立伊始,便及時提出“優質供水、至誠服務”的服務理念,改善和創新服務方式,深化優質供水服務,規范供水市場管理,主動謀求和諧的外部發展環境。先后投入100多萬元新建客戶服務中心,提供咨詢、報裝、報修、投訴、反饋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增加客服人員力量配置,將供水服務延伸到自來水龍頭;啟動客戶呼叫系統,開通全天候24小時服務熱線———2470001;先后投入150多萬元購置搶修車、專用吊車、發電機、切割機等搶修設備和測漏儀器,增強了搶修力量,搶修速度比原來提高了兩倍,搶修及時率保持為100%,向社會承諾的供水保障均得到了兌現。2005年底,該公司在全省“萬人評行風”活動中排名較上屆躍升13位,位居全省供水行業第二,得到了廣大市民的交口稱贊。
同時,該公司不斷優化工藝流程,密切關注源水變化特點,按照水質新標準開展水質檢測,持續提高自來水水質,水質綜合合格率始終優于國家規定的標準,保證純凈的自來水流入江東萬戶人家。該公司還堅持投入二次加壓泵站的改造建設和日常運行成本,截至2006年末,共接收、新增7個二次加壓泵站,滿足部分地段地勢較高的高層用戶的供水需求。在近年長江水位日漸下降同時,該公司堅持開足馬力,加強技術改造,保持較高的供水揚程,有效縮減了城市供水低壓區范圍,不斷滿足廣大市民的生活需求。
此外,為增強城市供水抗災防災和應對突發性供水事故能力,該公司制定了《供水應急預案》,與馬鞍山市和安徽省《城市供水系統重大事故應急預案》相結合,形成了有效的預警和應急救援機制。另外,該公司還啟動了城市供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開發和管網運行模型建立工作,為做好服務提升和技術水平提升傾入大量人力物力,實現了水質優、水壓夠、水量足。
科學發展:提供供水保障
全面合資后,該公司將自身定位為“注重社會責任的投資回報型企業”,認真承擔、履行社會公共義務和責任,不斷加大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安排大額資金5400多萬元,隨同市政道路工程同步進行供水管網建設和改造,改善了供水狀況,增加了城市基礎設施的承載力。
第四水廠建設工程也根據馬鞍山市整體規劃調整和聯合電廠建設需要,響應市政府號召,克服征地、設計變更、廠區瀕臨長江、地質條件差、建設費用大幅上升等不利因素,于2005年末如期實現了竣工通水運行,成為全省同行業中技術水平和運行質量最為先進的水廠,并獲得了市優工程“翠螺杯”和省優工程“黃山杯”。該水廠的建成對該市金家莊區和慈湖工業園的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持,徹底解決這兩個地區面積約10平方公里供水不足的局面,使該市供水系統形成南北方向對置供水,為自來水水質的提高和城市供水安全提供了充分保障。
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向山鎮供水工程,于2005年克服資金投入缺口大、改造難度大等重重困難,在政府多方支持下,實現平穩移交和供水管網系統的切換,解決了當地6000多戶、近2萬人的用水難題。同時向霍里鎮、銀塘鎮等農村地帶進行供水延伸,解決了約1.6萬人的吃水難題;農村清潔供水穩步開展,近郊農民群眾享受優質供水,使政府為民辦實事工程切實得到落實。
合資三年多來,該公司在四水廠、道路管網建設及技改方面累計投入資金近1.6億元,截至上年末,共計投入敷設DN100以上管道(含小區DN100管道)近200公里;累計完成水表出戶改造3.8萬戶,一戶一表總數增加7.2萬戶;目前全市供水用戶總數已達13.5萬戶,供水能力達40萬噸,城區供水覆蓋面達100%,使越來越多的馬鞍山百姓享受到城市水務改革帶來的成果和實惠。
加強宣傳:擴大企業影響
企業文化是一種資源和管理方法,也是企業和市場競爭的第一要素。該公司自合資以來,不斷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加大企業對內對外宣傳力度,將宣傳作為一項十分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大力弘揚供水企業形象和精神,贏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所關注。截至2006年4月30日,該公司合資后被市級及以上媒體采用新聞等共345篇,年均采用量較合資前增長了7倍,還曾經先后被《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報道過該公司的改制運營相關情況。此外,該公司內部常年堅持創辦自己的刊物《馬鞍山首創水務》,通過這樣一個交流的平臺,全面反映了公司發展動態,展現了水務人年輕而富有活力的精神風貌,構建起了具有水務特色的企業文化,增強了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馬鞍山首創水務的企業影響力。
馬鞍山首創水務有限責任公司 易梅玲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