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大關系”為背景,中國式環保PPP的發展在兼顧國際標準慣例的同時,需要做再分類、再劃分、再定義,這是個人閱讀本書的錨點。
當然,“三大關系”影響的領域遠不止PPP,將其視為現象結論、再用作方法工具,能夠破開中國諸多政經問題的思維定式,也是中國大歷史閱讀的犀利錨點,值得大量延伸和反復咀嚼。
我向洞悉“政策-時間”的目標出發,“三大關系”的意義便不在于靜態時的“讀得懂”,而是動態著的“如何讀”。
此時的“關系”即為“系統”。
動態著的央地系統,發生在中央與地方、地方與地方之間,后者又可拆分為各層級的政策執行主體,比如省、市、縣、企業、園區等。此處的“中央”是政策制定中心、財事統籌中心,地方即政策執行中心、財事分配中心,復雜動態的“制定與執行”,是環保系統機會、風險、創新、經營等矛盾激戰之始。
動態著的部委系統,發生在部委與部委、各部委與各地方之間。中央機構中牽涉環保系統的部委包括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工信部、住建部、發改委、科技部、農村農業部、財政部等,在古時政府系統中,大概可劃歸為一個“工部”。“部委”負責政策的具體設計實施,面對環保的系統性,各部委間的分工、協作是達成政策目標的重中之重,也會因過度交叉而伴生一些不可避免的麻煩。
動態著的所有制系統,發生在中央國有、地方國有、私有、外資所有之間,是環保任務的服務系統。所有制關系是近年環保圈的主導話題之一,央企入局、私企脫困、國進民退、外企融入等都很熱,其轉變轉化大多出于政策布局、拿單能力、抗風險能力、產業鏈延伸、融資成本、管理效能等目的,是企業戰略、市場機制與政府政策的三向接合處。
基于“三大關系”閱讀政策,薛濤先生總結了四個基本方法要素(以下簡稱“四步法”),可以拿來即用、非常具體——
確定發起部委,涉及到不同部委對地方政府的影響力和具體手段;
多文件交叉演算,每項政策所產生的作用,要與其他文件進行交叉演算、對比、研究才能有全面認知;
區分強制性和預期性文件;
了解本底值不清,包括底數不清、定義不清、效用不清。
機會與優勢:現狀到目標的差距
《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號(以下簡稱“《意見》”),于2021年1月經國務院同意,由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十部門共同印發。
這份《意見》在業內的關注度很高。可乍讀下,文件內容似乎并無新意,“污水資源化”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鮮詞匯,為賦新詞強說酒?橫看成嶺側成峰?
政策是否策動了市場機會,要考察目標、現狀及其間的差距。
和污水不同,再生水擁有更簡單的“資源-資產”邏輯。在前文中我曾做思考,“資產效應-資源導向”是環保系統的核心變量,其性質受政策的影響很大。
首先,環保系統它要積累什么資產、及如何轉化這些資產,一般由不得主觀臆測,即便市場化程度達到了比較高的水平,多數還是要根據“客觀的現狀與目標之間的差距”做決策。
此時于企業而言,洞察、選擇比行動更容易形成優勢。
資產的積累即是目標。
目標經計劃逐步釋放、差距隨之而起伏調整,在一個周轉期內,將完成一輪存量更新。
以過去20年污水處理率目標為例——
第一步是“處理率”目標,曾經與目標差距很大,洞開了巨量的新建市場;
第二步是“達標率”目標,曾經與目標差距很大,推動了提標、改造大潮;
第三步是“回用率”目標,現狀與目標差距越大,則市場空間、熱量越大。
現在反轉視角,地方政府、工業企業或其他市場主體選擇跟上哪一類政策、積累什么樣的資產,卻不能盲目尾隨熱門目標,而在于主觀上擅長整合什么樣的資源。
資源就是現狀的本源模樣,因地而異、因技而異、因利而異。
資產由資源轉化而來、但資源是有限的,且環保系統又有分時、分段、分配的特點,因此,一切關于“資源”的競爭都很激烈。
此時于企業而言,試錯、行動比規劃更容易創造優勢。
現狀、目標及其間的差距,是最關鍵的機會指標,涉及到政策文件落地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時效性。
《意見》中的目標描述為:“到2025年,全國污水收集效能顯著提升,縣城及城市污水處理能力基本滿足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水環境敏感地區污水處理基本實現提標升級;全國地級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25%以上,京津冀地區達到35%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畜禽糞污和漁業養殖尾水資源化利用水平顯著提升;污水資源化利用政策體系和市場機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統、安全、環保、經濟的污水資源化利用格局”。
總體目標簡潔明確,但拆解開來卻是個系統活計,數據真假難辨、信息錯綜復雜,此時,需要通過“發起部委”撥開云霧,找到最佳入口。
多部委、多文件交叉演算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