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系統在原有1300個內澇風險點及積水點監測基礎上,額外增設500余臺液位監測設備;水質監測則重點針對環保督查指出的關鍵泵站布設相關儀表。
本次監測布點范圍廣、數量多,安裝過程中已將各點位現場圖片及基礎信息同步錄入平臺。流量計與泵站水質設備安裝水平顯著提升,例如通過設置小水箱保障水質數據穩定性。
針對污水、雨水系統新增的1600臺感知設備,城投集團依托自有智慧平臺建設開展創新嘗試:一是強化感知數據采集,同時對儀表運行狀態實時管控(因設備長期在污水介質中運行,其工況需重點關注),平臺可實時顯示各點位狀態,并支持遠程配置與校準;二是實現感知數據分鐘級傳輸,針對海量數據人工分析難度大的問題,在后臺構建可視化分析圖表,常規開展旱雨天流量、水質指標(COD、氨氮、濁度)相關性分析,經數據清理治理后,自動分析指標間關聯、與降雨的關聯及旱雨天變化規律,并以箱型圖呈現結果。
此外,基于感知數據對排水系統核心功能指標(流速、充滿度等)進行等級劃分,以此判斷管道淤積風險、充滿度狀況,同時分析診斷高水位運行狀態。
打通數據路徑:實現從“擁有數據”到“用好數據”
丁敏介紹,截至今年,感知數據建設將完成1500套設備安裝,建設過程中堅持邊建邊用,通過持續關注數據不斷發現并解決問題。
以數據穩定性為例,上海城投集團曾開展兩周對比:首周對所有已安裝設備的穩定性及不穩定的原因進行分析,發現污水介質導致的垃圾掛接、水質堵塞是主要問題,且初期對部分安裝點井筒改造適應性認知不足。后續通過針對性改進,第二周設備穩定性已接近100%,剩余問題僅為垃圾掛接與堵塞。
三類感知儀表中,液位儀兼具穩定性與準確性;流量、水質儀表當前以維持穩定性、進一步提升準確性為目標。上海城投正逐步從“擁有數據”向“用好數據”邁進,推動數據從穩定、準確走向可用。準確性方面,目前正在探索儀表準確度評估方法,嘗試引入GPS環境干擾濾波預處理技術,以確保流量測量數據與實際感知數據的相關性和一致性。
總結:排水設施運維的目標與價值
丁敏總結,排水設施作為城市韌性安全的生命線,它是為城市服務的,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應該契合上海這座城市定位與發展趨勢,適應城市更新的需求。在排水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秉持建立“廠站網”一體化運行管理體系的目標,我們在過去精細化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創新的多元技術整合在排水專業領域上的應用,武裝好排水設施管理的“大腦”與“雙眼”,進一步提升管理能級,構建起全要素統籌、全周期管理、全效能提升的排水系統運營體系。
上海中心城感知體系的構建過程中,上海城投認識到:儀表的數據以分鐘級在產生著,數據既是資源,更是資產,是企業戰略決策的“導航系統”。
海量數據背后的規律與價值是構建數字時代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引擎,也是我們試圖從“精細管理”躍升到“精益管理”的一種探索,我們要打通從“擁有數據”到“用好數據”的實施路徑。“排水設施一體化精益運維可以提升城市價值!”丁敏最后強調。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